2017年石家庄铁道大学计算机网络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综合题
1. 用TCP 传送512字节的数据,设窗口为100字节,而TCP 报文段每次也是传送100字节的数据,再设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起始序号分别选为100和200。试画出传输的工作示意图,从连接建立阶段到连接释放阶段都要画上。
【答案】传输的工作示意图,如图所示。
图 传输的工作示意图
2. 某主机的MAC 地址为00-15-C5-C1-5E-28,IP 地址为10.2.128.100(私有地址)。图1所示是网络拓扑,图2所示是该主机进行Web 请求的1个以太网数据帧前80个字节的十六进制及ASCII 码内容。
图1 网络拓扑
图2 以太网数据帧(前80字节)
请参考2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Web 服务器的IP 地址是什么?该主机默认网关的MAC ±也址是什么?
(2)该主机在构造图3-26的数据帧时,使用什么协议确定目的MAC 地址?封装该协议请求报文的以太网帧的目的MAC 地址是什么?
RFC ,HTML (3)假设HTTP/1.1协议以持续的非流水线方式工作,一次请求响应时间为RTT ,
页面引用了5个JPEG 小图像,则从发出图3-26中的请求开始到浏览器收到全部内容为止,需要经过多少个RTT?
(4)该帧所封装的IP 分组经过路由器R 转发时,需修改IP 分组头中的哪些字段?
以太网数据帧结构和IP 分组头结构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以太网数据帧结构
图4 IP 分组头结构
【答案】图2中每行前面的0000、0010、0020等都不属于以太网帧的内容。
(1)首先,IP 分组是完整的作为MAC 帧的数据部分,所以目的IP 地址应该在MAC 帧的数据里面,如图5所示。
图5
其次,以太网帧首部有14B ,IP 数据报首部目的IP 地址前有16B 。所以目的IP 地址在以太网帧中的位置应该是第31、32、33、34。查阅图2,找到这4个字节的内容,即
(十
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为64.170.98.32.
从图3中可以知道,目的MAC 地址就是前6个字节。查阅图2,找到这6个字节的内容,即00-21-27-21-51-ee 。由于下一跳即为默认网关10.2.128.1, 所以所求的目的MAC 地址就是默认网关10.2.128.1端口的物理地址;
(2)ARP 主要用来解决IP 地址到MAC 地址的映射问题。当源主机知道目的主机IP 地址,而不知道目的主机MAC 地址时,主机的ARP 进程就在本以太网上进行广播,此时以太网的目的MAC 地址为全1, 即ff-ff-ff-ff-ff-ff ;
(3)由于采用的是非流水线方式进行工作,所以客户机在收到前一个请求的响应后才能发送下一个请求。第一个请求用于请求Web 页面,后续5个JPEG 小图像分别需要5次请求,所以一共需要6次请求;
(4)题目中已经说明IP 地址10.2.128.100是私有地址,所以经过路由器转发源IP 地址是要发生改变的,即变成NA T 路由器的一个全球IP 地址(一个NA T 路由器可能不止一个全球IP 地址,随机选一个即可,而本题只有一个),也就是将IP 地址10.2.128.100改成101.12.123.15。
计算得出,源IP 地址字段0a 02 80 64(在第一问的目的IP 地址字段往前数4个字节即可)需要改为65 0c 7b 0f另外,IP 分组每经过一个路由器,生存时间都需要减1,结合图2和图4可以得到初始生存时间字段为80, 经过路由器R 之后变为7f , 当然还要重新计算首部校验和。最后,如果IP 分组的长度超过该链路所要求的最大长度,则IP 分组报就需要分片,此时IP 分组的总长度字段、标志字段、片偏移字段都是要发生改变的。
3. 无线局域网的MAC 帧为什么要使用四个地址字段?请用简单的例子说明地址3的作用。
【答案】因为无线局域网除有源、目的地址以外,还包括区分不同无线网络的接入点AP 地址和用于自组织网络的地址,所以无线局域网的MAC 帧要使用四个地址字段。
例如,图所示,站点A 向B 发送数据帧,这个过程要分两步走。首先由站点A 把数据帧发送到接入点然后再由AP :把数据帧发送给站点B 。
时,帧控制字段中的“到DS=1”而“从DS=0”。因此地址1是当站点A 把数据帧发送给
的MAC 地址(接收地址),地址2是A 的MAC 地址(源地址),地址3是B 的MAC 地址(目的地址)。请注意,“接收地址”与“目的地址”并不等同。 当把数据帧发送给站点B 时,帧控制字段中的“到DS=0”而“从DS=1“。因此地址1是B
的MAC 地址(发送地址),地址3是A 的MAC 地址的MAC 地址(目的地址),地址2是
(源地址)。请注意,上述的“接收地址”与“目的地址”并不等同。
图 A 向B 发送数据帧必须先发送到接入点A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