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707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我国致力于促进普通高中发展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高中学生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 不平衡性
【答案】C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①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是有一定顺序的; ②发展的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③发展的差异性。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 ④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和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高中的多样化发展也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
2. 在下列四个阶层中,称之为“四民之首”的是( )。
A. 农
B. 工
C. 商
D. 士
【答案】D
3. 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 )。
A. 科学取向
B. 实践取向
C. 规范取向
D. 人文取向
【答案】A
【解析】在中国,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论述有所不同,但根本观点基本一致,大都沿用《教育大辞典》中的定义:教育学是指“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一定义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科学取向。因此,答案选A 。
4. 1913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 )。
A. 改革普通教育
B. 发展师范教育
C. 扩大高等教育
D. 推进社会教育
【答案】A
【解析】1913年,黄炎培在《教育杂志》上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对“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尤其是扑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做了剖析,指出学生在学校中所受到的道德、知识、技能训练队走向社会后的题目毫无用处,提出要对传统的教育进行改革,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的实用主义,提出改传统教育为近代实用教育的思想,成为民国初年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先导,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新教育改革运动。这里所说的“传统教育”指的就是普通教育。
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包括( ) (1995年)
A.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
B.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C. 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
D.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答案】B
【解析】我国当前的学制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制度。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它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教育: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幼儿园):招收3~6、7岁的幼儿; 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招收6、7岁儿童入学,学制为5~6年,在成人教育方面,是成人初等业余教育; 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业余中学; 高等教育指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
6. 魏晋南比朝的选士制度是( )
A. 科举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养十求贤
【答案】C
7. 学生围绕自己和教师订立的学习契约开展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文纳特卡制
B. 道尔顿制
C. 特朗普制
D. 曼海姆制
【答案】B
【解析】道尔顿制教师不再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8. 在道德观上,王夫之主张( )
A. 正义明道
B. 存天理灭人欲
C. 重志明道
D. 理与欲统一
【答案】C
9. 国子学始立于( )。
A. 西晋
B. 东晋
C. 南朝
D. 北朝
【答案】A
,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四年(278年),设置国子祭【解析】西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
酒、博士各一人。这是我国古代在太学之外专为士族子弟另设国子学之始,也是门阀士族享有各种特权在教育制度上的反映,以后国子学制度逐步得到发展,成为面向高层官僚子弟的学府。
10.在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于古印度的婆罗门学校中,教师被称为( )。
A. “拉比”
B. “古儒”
C. “书吏”
D. “校父”
【答案】B
【解析】“拉比”原意为教师,即口传律法的教师,后来人们将犹太教负责执行教规、律法并主持宗教仪式的人统称为拉比。在古代两河流域,由于管理寺庙财产的需要,寺庙中有关人员(一般称作“书吏”)需要学习文字和符号,这样就产生了训练书吏的学校,由于苏美尔人学校用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