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华南师范大学01009西方音乐史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填空题

1. 巴罗克时期的独奏协奏曲形式由作曲家_____开创,采用三乐章的套曲模式,第一乐章是乐队全奏和独奏交替的“_____”结构。

【答案】托雷利; 利都奈罗

【解析】朱塞培·托雷利开创了巴罗克时期的独奏协奏曲形式,采用三乐章的套曲模式,第一乐章是乐队全奏和独奏交替的“利都奈罗”结构,托雷利的创作为巴罗克晚期独奏协奏曲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2. 14世纪“新艺术”的音乐成就集中体现在新体裁等_____的结构原则中,在这种体裁的定旋律声部,固定旋律组“克勒”和重复节奏型“塔列亚”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结合。

【答案】节奏经文歌

【解析】14世纪作曲家为了保证丰富和变化多端的音乐具有统一的理性基础,创造了等节奏经文歌的结构原则。克勒与塔里相结合,并以各种不同的变化方式灵活运用构成了等节奏技术的基本内容。

3. 15世纪上半叶,欧洲的文艺复兴音乐发源于_____地区,作曲家_____被认为是该乐派的代表作曲家。

【答案】勃艮第; 迪费

【解析】勃艮第地区是欧洲文艺复兴音乐的发源地,纪尧姆. 迪费是勃民第乐派最重要的作曲家,他掌握并发展了15世纪上半叶欧洲的音乐体裁和风格。

4. 被誉为“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的是作曲家_____,他创作的歌剧《_____》和管弦乐幻想曲《_____》分别开创了俄罗斯民族歌剧和民族交响乐。

【答案】格林卡:伊凡·苏萨宁:卡马林斯卡娅

【解析】格林卡是第一个获得广泛声誉的俄国作曲家,对后来的俄罗斯音乐创作特别是对俄国浪漫乐派强力集团有重要影响,被誉为“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他创作的歌剧《伊凡·苏萨宁》是俄罗斯民族歌剧的奠基之作; 《卡马林斯卡娅》继承发展了俄罗斯民间器乐演奏的传统,又融合了格林卡掌握的专业技法,是对俄罗斯民歌作交响化处理的一种尝试,开创了俄罗斯的民族交响乐。

5. 勋伯格于1921~1923年确立了一种全新的作曲法“_____”,从观念和实践上成功地替代了调性作曲法。

【答案】十二音技法

【解析】阿诺尔德·勋伯格是美籍奥地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西方现代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勋伯格创作了一种新的技法“十二音技法”,是将一个八度中12个半音各自作为平等的一员,废除中心音的存在而进行作曲的一种技法。代表作品有钢琴《织曲》等。

6. 巴赫的声乐作品大多以宗教为题材,留存至今数量最多的是200多部_____,脱胎于古老的天

1728年首演、100年后由门德尔松再次执棒的大型清唱剧巨著 ,主教仪式音乐的《_____》《_____》。

【答案】康塔塔; b 小调弥撒曲; 马太受难曲

【解析】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属路德教派。他的声乐作品大多为宗教内容,主要有康塔塔、经文歌、受难曲和弥撒曲。留存至今数量最多的是200多

,根据四福音部的康塔塔,为谋求信仰天主教的萨克森选侯重廷乐长职位而作的《b 小调弥撒曲》

书写的大型清唱剧巨著《马太受难曲》。

7. 贝多芬写作了_____部戏剧配乐和管弦乐序曲,自《_____》以后,戏剧配乐的序曲通常采用戏剧中的主要主题写作,并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创导了音乐会序曲的新格式。

【答案】11; 埃格蒙特

【解析】贝多芬为戏剧、歌剧或芭蕾舞剧写了11部戏剧配乐和管弦乐序曲,《埃格蒙特》序曲作于1810年,是贝多芬为歌德的戏剧《埃格蒙特》所写的序曲。以奏鸣曲写成,音乐主题形象鲜明,是一首标题性音乐作品。

8. 中世纪贵族阶层的诗人音乐家称为_____,起源于法国,北部地区称为_____,南部地区称为_____。

【答案】游吟诗人; 特伦威尔; 特罗巴杜尔

【解析】中世纪贵族阶层的诗人音乐家称为游吟诗人,发源是法国南部。北部的游吟诗人被

称作特伦威尔,以奥依语写作; 南部的游吟诗人被称作特罗巴杜尔,以奥克语或普罗旺斯语写作。

9. 圣桑的主要管弦乐作品有:加管风琴的《_____》、双钢琴与乐队组曲《_____》、交响诗《_____》等

【答案】第三交响曲; 动物狂欢节; 骷髅之舞

【解析】卡米尔·圣桑(1835~1921)是法国浪漫时期的钢琴及管风琴演奏家,亦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其管弦乐的创作基于古典传统,代表作有带管风琴的《第三交响曲》、双钢琴与乐队组曲《动物狂欢节》、交响诗《骼骼之舞》等。

10.瓦格纳将他改革后的歌剧称为“_____”,采用神话作为题材,摒弃传统歌剧的“分曲”结构,

,人声在歌剧中不再占据主导地位,管弦乐织体覆盖全剧,每一幕音乐连续发展,被称为“_____”

以“_____”演唱的人声仅作为其中的一个声部,代表剧中某一人物、物体、情感等的音乐主题“_____”反复出现,来提示剧情、贯穿音乐发展。

【答案】乐剧; 无终旋律; 吟诵调; 主导动机

【解析】瓦格纳是一位影响巨大的歌剧改革家,他改革后的歌剧称为“乐剧”。瓦格纳提出歌剧应选择神话题材,取消宣叙调、咏叹调、合唱等固定套式的段落,代之以“无终旋律”。人声在歌剧中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以“吟诵调”演唱的人声仅作为其中的一个声部。“主导动机”即以一段短小的动机或主题代表特定的人物、事件、物体、地方,甚至是气氛、情感。

二、名词解释

11.维瓦尔第

【答案】巴洛克时期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作有歌剧、教堂音乐和各种器乐合奏,500多首协奏曲是其创作的核心,他继托雷利之后进一步确定小提琴独奏协奏曲的形式结构,发展小提琴的演奏技术,创造了富于戏剧性的演奏风格,并为当时几乎每一件乐器都写作了协奏曲,对后世协奏曲发展有重要影响,他还是标题音乐的先行者,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前附有说明音乐内容的短诗。

12.肖斯塔科维奇

【答案】前苏联作曲家。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第一交响曲》就为他赢得世界声誉,曾因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马克白夫人》受到批判,但历史证明他是20世纪最杰出的苏联作曲家之一。主要作品为15首交响曲和15首弦乐四重奏,其中的《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反映了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实,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他代表作还有清唱剧《森林之歌》、舞剧《黄金时代》、钢琴曲《24首前奏曲与赋格》等。

13.尚松

【答案】16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法国尚松(chanson )与意大利牧歌一样,是备受作曲家关注的世俗歌曲体裁,它改变了以往巧世纪时沿着佛兰德斯风格发展的方式,呈现出一种在词曲上具有典型法国民族风格的声乐作品。代表人物:雅内坎(C.Janequin )、贡贝尔(N.Glemens )、克莱门斯(J.Clemens )等。它在音乐上,旋律轻快优美,节奏强烈,音符常常反复,具有朗诵性; 在内容上,多表现生活中爱情的一面,法语生动的模仿和对情景的描绘,使其描摹的对象显得惟妙惟肖; 在形式上,一种模仿对位的歌谣曲形式。16世纪后,法国尚松发展成一种被称为“格律音乐”的五声部复调歌曲形式。

14.赋格曲

【答案】赋格曲(fugue )是一种严格运用卡农模仿手法的复调体裁,它是17世纪在利切卡尔和坎佐纳等音乐体裁上发展起来的。赋格曲有二至六个声部,一般常见的是三或四声部,一首完整的赋格曲由主题、答句、对句及插入句四个部分组成。赋格曲的代表作曲家是巴赫,他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将该体裁发展推到了顶峰。

15.宣叙调

,【答案】大型声乐戏剧中的一种歌唱方式,音调和节奏都与语言紧密结合,又称“朗诵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