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4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信息饥渴
【答案】受众迫切需要的信息又久候不至,或新闻所传达的信息过于简单,或传播者故意隐匿了某些最重要、最关键的信息,这种种情况下,便产生“信息饥渴”,即信息量供应不足。
2. 反“客里空”运动
【答案】反“客里空”运动是指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新闻界为反对新闻失实而发起的一场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专门捕风捉影、编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客里空”被借用为“假新闻”的代名词。在解放区土改运动中,新闻宣传存在右倾偏向,针对一些失实报道,党中央及时加以纠正。1947年6月15日起,《晋绥日报》率先在报纸上展开自我批评,引发了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此后,这一运动迅速扩展到整个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掀起了我国新闻史上声势浩大的反“客里空”运动。通过反“客里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纠正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新闻业务得到了很大改进。
3. 新闻文化
【答案】新闻文化是社会总体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亚种,亚系统。它既是媒介文化的内涵,又是媒介文化的外延。新闻文化的主要标志是新闻作品,而新闻作品是以其不同于其他媒介作品服务于受众的。同一般媒介文化比较,新闻文化具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如:强烈的政治色彩; 鲜明的价值判断; 深刻的哲学思辨; 特殊的商品性; 作品形式的精美性。
4. 新闻欲
【答案】新闻欲是指人类了解社会或自然界新近变动的一种欲望,这种欲望是人的社会联系的必然产物,是求知欲的组成部分。新情况、新事物、新经验、新问题、集体感、安全感、正义感、上进心等等是新闻欲的主要内涵。某些西方新闻学者还认为,新闻欲是新闻媒介产生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只有人类的社会存在和相互沟通的社会需求,才是新闻传播活动产生和演变的根本原因。
二、简答题
第 1 页,共 4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