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崇宁兴学措施的是( )

A. 新建辟雍,发展太学

B. 以学校取代科举取十

C. 添设专门学校

D. 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答案】D

2. 《劝学篇》是由谁所作的? ( )

A. 张之洞

B. 李鸿章

C. 沈保祯

D. 容闳

【答案】A

3. 17~18世纪英国的公学采用寄宿制,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这种“公学”的含义是( )。

A. 公立学校

B. 公共机构管理的学校

C. 由政府或地方使用公共税收开办的学校

D. 为培养公职人员而由公众团体资助兴办的学校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英国近代中等教育机构,尤其是公学的掌握程度。英国的公学(public school是指为培养公职人员而由公众团体资助兴办的学校。名为“公学”,实际是一种私立的寄宿学校,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这种学校全靠私人捐助,拥有大量校产,不受政府资助和干涉,是典型的贵族学校。由政府财政拨款。一般而言,公立学校的数量和办学规模都远远超过私立学校,而且,学习费用相对较低,教学设施较为完善。不仅如此,有些国家的公立学校提供免学费教育,如德国、瑞典、意大利、法国等国家。但公立大学入学门槛较高,申请竞争较为激烈,只有那些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申清人,才能获得费用低廉、高质量的教育机会。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

4.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

A. 勤奋感

B. 亲密感

C. 自我完善感

D. 自我同一感

【答案】D

【解析】艾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①婴儿期(0~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②儿童早期(2~4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③学前期(4~7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④学龄期(7~1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⑤青年期(12~18岁):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体验忠诚的实现。⑥成年早期(18~25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⑦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⑧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因此,答案选D 。

5. 诸子百家中,以重视逻辑思维训练著称的是( )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答案】C

6. 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

A. 视觉适应

B. 望梅止渴

C. 青春期男孩变声

D. 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

【答案】B

【解析】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在理解“学习”的含义时要注意,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行为发生了变化就意味着学习的发生,只有当行为的变化是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所导致的,才能视为学习。ACD 三项虽然都有行为上的变化,但A 和C 属于生理的本能使然,视觉适应属于生理适应,青春期男孩变声属于生理成熟引起的行为变化。D 项是由于药物导致的行为变化。望梅止渴属于经典条件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梅子的颜色形状本来是中性刺激,梅子被放入口中产生了唾液就形成了无条件反应,多次刺激过后,颜色和形状这个中性刺激就变成了

条件刺激,这样,看到梅子就能产生唾液,也就止渴了。

7. 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

A. 遗传决定论

B. 成熟论

C. 环境决定论

D. 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之主要观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遗传决定论、成熟论和环境决定论都是单纯强调某一因素(分别为遗传、成熟和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而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注意到内因和外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转化,以及各自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也就是该理论认为,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丰富,人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增强,同时,外因相互作用,直白点说,就是人有主观能动性愿意与外部因素进行相互的作用。学生这一“祖国的花朵”如果离开了教师这一“园丁”的栽培,可能会自生自灭,不能“茁壮成长”; 反过来,只有“园丁”的“辛勤耕耘”,而“花朵”无意“成长”这里的无意指的就是人没有主观能动性,“花朵”亦必将“凋零”。总之,“花朵”的“成长”是“花朵”自身和“园丁”共同努力的结果。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

8.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与生活两者的关系是( )

A. 生活可以取代教育

B. 教育是生活的中心

C. 教育不能改造生活

D.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掌握程度。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是: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有三层意思: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这里教育的意思有点像是“影响”,比如狼孩。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和生活不能分开,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是要根据生活的需要。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表现为,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是为生活所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需。同时,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

9. 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 )。

A. 科学取向

B. 实践取向

C. 规范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