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汉纺织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计算机网络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综合题
1. 试解释一下名词:归属网络,永久地址,归属代理,被访网络,外地代理,转交地址。
【答案】归属网络:移动站原始连接到的网络。
永久地址:又称为归属地址,即移动站的原始地址。
归属代理:通常是指连接在归属网络上的路由器。被访网络:当移动站A 移动到另一个地点,他所接入的网络称为被访网络(visitednetwork )或外地网络(foreignnetwork ).
外地代理:被访网络中使用的代理,它通常就是连接在被访网络上的路由器(当然也充当主机)。
转交地址:外地代理为移动站创建的一个临时地址。
2.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1)10cm (网络接口卡)
(2)100m (局域网)
(3)100km (城域网)
(4)5000km (广域网)
试计算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答案】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即为传播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传播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x 数据率;
(1)
(2)
(3)
(4)
媒体长度1分别为:
3. 网桥中的转发表是用自学习算法建立的。如果有的站点总是不发送数据而仅仅接收数据,那么在转发表中是否就没有与这样的站点相对应的项目?如果要向这个站点发送数据帧,那么网桥能够把数据帧正确转发到目的地址吗?
【答案】如果站点不发送数据,那么在转发表中就没有与这样的站点相对应的项目。
网桥在收到帧后先进行自学习,查找转发表中与收到帧的源地址有无相匹配的项目,如果没有,就在转发表中増加一个项目(源地址、进入的接口和时间)。如有,则把原有的项目进行更新。所以如果站点不发送数据,则网桥在自学习中无法把站点源地址加入转发表,因此,转发表中没有相对应的项目。
如果要向这个站点发送数据帧,那么网桥能够把数据帧通过广播的方式转发到目的地址。
4.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案】因特网标准的制定包括4个阶段:
(1)因特网草案OntenetDraft ),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Standard ),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Standard );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Standard )。
因特网草案的有效期只有六个月。只有到了建议标准阶段才以RFC 文档形式发表。本书的许多内容都注明其相关的RFC 文档号便于读者查阅。
5.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
【答案】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语法,语义和同步。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6. 在RTP 分组的首部中为什么要使用序号、时间戳和标记?
【答案】(1)在一次RTP 会话开始时的初始序号是随机选择的。序号使接收端能够发现丢失的分组,同时也能将失序的RTP 分组重新按序排列好。
(2)时间戳反映了RTP 分组中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采样时刻,在一次会话开始时时间戳的初始值也是随机选择的,即使是在没有信号发送时,时间戳的数值也要随时间而不断地増加。接收端使用时间戳可准确知道应当在什么时间还原哪一个数据块,从而消除时延的抖动。时间戳还可用来使视频应用中的声音和图像同步。
(3)标记M 置1时表示这个RTP 分组具有特殊意义。例如,在传送视频流时用来表示每一帧的开始。
7. 试将以下的IPV6地址用零压缩方法写成简洁形式:
(1)
(2)
(3)
(4)
【答案】零压缩,即一连串的零可以用一对冒号所取代,一个地址只能使用一次零压缩。此外,可将每个分组前导零位去除做简化表示,但每个分组必须至少保留一位数字。
(1)
(2)
(3)
(4)
8. 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哪两大子网?它们各实现什么功能?
【答案】从逻辑功能上网络可划分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通信子网由路由器和通信链路组成,完成网络通信任务。通信链路提供物理信道;路由器是一种专用计算机,具有存储转发、路由选择、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功能。
资源子网由连接到通信子网的局域网和主机系统组成,为网络用户提供各种软硬件共享资源和处理能力。
9. 结合隐蔽站问题和暴露站问题说明RTS 帧和CTS 帧的作用。RTS/CTS是强制使用还是选择使用?请说明理由。
【答案】如图所示,当A 和C 都检测不到无线信号时,以为是空的,向B 发送数据,结果B 同时收到A 和C 发送的数据,发生碰撞,这就是隐蔽站问题。使用RTS 与CTS 帧后,B 处在A 的传输范围,可以收到A 发送的RTS 。当请求允许后,B 将会向其余站点发送CTS 。当C 收到B 的CTS 后,在A 和B 通信的时间内就不能发送数据,保证了A 和B 的正常通信。
当站B 向A 发送数据,而C 又想和D 通信时,由于C 检测到了媒体上有信号,于是不能向D 发送数据。这就是暴露站问题。使用RTS 和CTS 帧后,在A 和B 通信的时间内,C 能收到B 的RTS ,但是收不到A 的CTS ,所以C 可以发送自己的数据给D 而不会干扰。
可以看到通过使用RTS 和CTS 较好的解决了隐蔽站和暴露站的问题。
图 隐蔽站问题和暴露站问题
RTS/CTS是选择使用的。因为当数据帧本身长度很短时,使用RTS/CTS反而会降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