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有哪些理论取向? 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案】(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论取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随着认知理论的发展,强调学习者在积极主动地建构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建构是在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建构主义本身并不是一种学习理论流派,而是一种理论思潮,并且目前正处在发展过程中,对教育实践具有一定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激进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是在皮亚杰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以冯·格拉塞斯费尔德(V onGlasersfeld )和斯特菲(steffe )为代表。激进建构主义的两条基本原则是,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而被个体被动地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地建构起来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认识的机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己的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

②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主要以维果斯基的理论为基础,以鲍尔斯费尔德(H.Bauersfeld )和库伯(P.Cobb )为代表。该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里建构起来的,又在不断地被改造,以尽可能与世界的本来面目相一致,尽管永远达不到一致。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但它更关心这一建构过程的社会的一面。他们认为,知识不仅是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而在此过程中,语言等符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③社会文化取向:社会文化取向也受到了维果斯基的突出影响,也把学习看成是建构过程,关注学习的社会性的方面。但是,社会文化取向认为,心理活动是与一定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背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着重研究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境下个体的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活动的差别。个体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解决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达到活动的目标。学生在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中都处于主动地位,而且在其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支持。

④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它认为认知是一个积极的心理加工过程,学习不是被动地形成S-R 联结,而是包含了信息的选择、加工和存储的复杂过程。在此意义上,信息加工论比行为主义大大前进了一步。信息加工论假定,信息或知识是事先以某种形式存在的,个体必须首先接受它们才能进行认知加工,那些更复杂的认知活动才能得以进行。它只是强调原有知识经验在新信息的编码表征中的作用,而忽略了新经验对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虽然它仍然坚持信息加工的基本范式,但完全接受了“知识是由个体建构而成的”观点,强调外部信息与己有知识之间存在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新经验意义的获得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从而超越所给的信息。而原有经验

又会在此过程中被调整或改造。但这种观点并不接受“知识仅是对经验世界的适应”的原则。

(2)共同点

他们都属于建构主义的理论思潮,都强调学习者在积极主动地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这种建构是在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

2. 迁移的种类

【答案】(1)正迁移与负迁移

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①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③介于正、负迁移两者之间的一种迁移状态可称为零迁移。

(2)水平迁移与垂壹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①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②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讲,是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普遍迁移和具体迁移。

①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②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①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只是得到某种充实。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同化性迁移。

②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十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③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

3. 什么是社会规范的认同?

【答案】(1)认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在英语中认同有两种表示含义。

①用于表示个体认同(identity )。如自我认同、性别认同等。自我认同是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代表一种人格发展的成熟状态。它是个体综合先前自我、心理特征、社会期待、以往经验、现实环境和未来希望六个方面,统而合之成为一个整体的人格结构。此种自我肯定的感觉,即认同感或统合感,又称自我认同感。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与之相反的现象,即为角色混乱,代表一种发展迟滞或行为偏差的不健康、小成熟状态。

②用于表示社会认同(identification )。如认同人物、双亲交叉认同等。这是指个体向外汲取行为范式、价值观、意念等。社会认同是社会影响内化的心理基础,包括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规范认同属于社会认同。

(2)我国学者认为,认同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指行为主体在认识、情感上与行为上对规范趋于一致,从而产生自愿对规范的遵从现象。

4. 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对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及思维认识的最高层次的概括及科学总结。它揭示了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唯物本质及其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倡导一切科学研究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证唯物主义是一切科学研究、也是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的最高指导思想及方法论基础。其指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教育心理学以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为研究对象,学生的学习问题根本上是要解决山不知到知、不会到会、不遵从到遵从这样一系列心理变化问题。学生学习的规律属于心理变化规律。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心理的能动反映论观点揭示了主观与客观、心理与客观现实及活动等的辩证关系,为人们科学地认识学习的心理规律提供了门径。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观点,就易于认识各种学习的本性及其规律。

②教育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中的一门二级学科,它与其他心理学科与教育学科之间的关系,只有依据唯物辩证法所确立的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才能明确其间的联系与区别,正确解决本学科的独立性及其与邻近学科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对象问题上的心理教育学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仅仅是心理学知识在教育上的应用。这种观点从方法论角度,仅仅只看到教育心理学问题与其他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其间的区别。这违背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③在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有关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造、借鉴与发现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离开了唯物辩证法,也难以妥善解决。

总之,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要想取得成果,首先应遵循辩证唯物主义所倡导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