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湘潭大学54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人民群众
【答案】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2. “两个必然”
【答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两个必然”指的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
3. 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马克思从分析现实的人和生产关系入手,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手段和途径。人的全面发展,即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多方面的发展。
4.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基本方面,即对内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
(1)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
①政治统治的职能,即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运用手中掌握的政府机构和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控制,使社会生活保持在统治阶级所制定的秩序要求之内。
②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即国家要运用各种权力和资源对包括邮政、铁路、水利、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从根本上说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能是服务于其政治统治职能的。
(2)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国际交往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职能是国家对内政治统治职能的延伸,是服务十其政治统治的。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是以一种新的阶
级剥削和压迫形式取代了以往旧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
5. 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它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它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一矛盾分析法。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
6. 量
【答案】量是指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
二、简答题
7.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答案】(1)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2)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
①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
②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③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
(3)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①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②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③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8.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认识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现代科学虽然具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但归根结底还是由社会实践的需要所决定的。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在现代,人类的科学认识己深入到宇宙的深处和基本粒子的内部,现代科学研究具有高难度和高精度的特点。没有现代工业所提供的各种强大的物质手段和物质工具,如电子计算机、高能加速器、太空探测仪等,要从事现代科学研究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 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而直接经验则是人们亲身实践的产物。当然这不是说每一个人的认识都必须靠直接经验。作为人类认识成果的间接经验的作用不容忽视。那种贬低书本知识、轻视教育工作、拒绝向前人和他人学习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但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实践经验,并加以总结提高,推动认识不断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一离开实践的思维一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这一著名论断表明,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肯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不意味着认识无足轻重。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在社会历史运动中,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为显著。
9. 试述现代科学是如何揭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的。
【答案】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1)时间和空间的含义
①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