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11个月。因呕吐、腹泻3d入院,起病后每日呕吐5~6次,进食甚少。腹泻每日10余次,为不消化蛋花样稀汤便。低热、嗜睡、尿少。体格检查:体温38℃(肛),脉搏160次/min,呼吸38次/min,体重8kg。精神萎蘼,意识清醒,皮肤干燥,弹性较差。心音弱。肺正常。肝肋下1cm。实验室检查:粪常规:阴性。血常规:血红蛋白9.8g,白细胞12×109/L。血气分析:pH7.29,AB9.8mmol/L,SB11.7mmol/L,BE-16.5mmol/L,PaCO223.4mmHg。血Na+131mmol/L,血Cl-94mmol/L,血K+3.26mmol/L。此时的处理方案是() A.继续补充0.9%氯化钠溶液。 调整机械通气。 给予10%葡萄糖酸钙。 给予利尿剂。 继续补充10%氯化钾溶液。 输红细胞,提高氧输送。
女性,20岁,2周前咽痛、流鼻涕、咳嗽,按感冒治疗好转。近1周来心悸、胸闷,2天来出现黑矇入院诊治。检查血压:100/70mmHg(13.3/9.3kPa),心率40次/min,心界扩大,心尖区2/6级收缩期杂音,肺(-)心电图检查结果:Ⅱ、Ⅲ、aVF导联QRS呈Qr型,ST段抬高0.1mV,心室率40次/min,P波与QRS波无关,P波频率>QRS波频率,CPK400U/L,CPK-MB40U/L。入院后次日,患者出现气喘,夜间不能平卧,咳嗽、咯少许白痰。查体:血压90/60mmHg(12/8kPa),心率40次/min,律整,心尖部闻及S3与S4双肺底湿啰音。考虑该病例发生() A.急性肺炎。 B.心力衰竭。 C.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D.心包炎。 E.肺栓塞。
引起体液失衡的体液内丢失原因不包括()。 肠梗阻。 腹膜炎。 急性脓胸。 胃肠减压引流。 深组织烧伤。
传染病流行曲线是根据流行期间发病者的下列哪一资料绘制而成()。 暴露日期。 诊断日期。 报告日期。 发病日期。 调查日期。
关于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叙述正确的有() 细胞培养是最常用的病毒分离方法。 光学显微镜检查组织或脱落细胞中可发现特征性病毒包涵体。 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检测组织细胞内病毒抗原是一种快速的早期诊断方法。 血清学试验:双份血清抗体增高4倍以上,为机体对现症感染产生抗体。 利用核酸杂交技术和PCR技术可检测标本中的病毒核酸。
患儿6岁,发热、头痛、恶心5天,伴抽搐、意识障碍2天,于2001年8月10日入院。入院后查体发现:T40.5℃,意识呈浅昏迷状态,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血常规:WBC14×109/L,中性86%,血小板180×109/L,尿常规未见异常。下列治疗措施哪项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