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1994 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明显改变了我国政府间的治理结构,使得中央政府在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越来越倚重地方政府。因此,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现急速膨胀的态势,债务风险也日益显现。局部地区、部分城市的地方债已经触及到一些安全警戒线指标。同时,我国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偿债使得土地财政的风险与地方债务的风险交织在一起,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的难度。土地财政虽然在短期内满足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需要,促进了建筑业、房地产业的发展,但由于地价和房价难以持续高速增长,土地财政的增长有着不可持续性,难以维持不断增长的地方债务。因此,在长期内土地财政可能通过多种方式触发财政风险,进而引发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危害市场经济信用,甚至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本文首先从规模、结构和形式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严重依赖土地财政。其次,论文深入分析了土地财政风险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传导机制,并指出了其触发路径。另外,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以土地财政和融资平台为依托的债务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对地方债务规模有显著正相关性,不断增长的地价和房价促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升。最后,论文根据研究结论,基于土地财政视角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提出了改进建议。只有切实加强地方性政府债务的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土地财政风险,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稳定而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