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题库>临床化学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尿液形成时的“逆流倍增”机制发生在()。

A . 肾盂
B . 髓袢
C . 肾小球
D . 集合管
E . 肾小囊

()是指在被需要之前对一个物体或者系统采取需要的改变。 预先作用原理。 预先反作用原理。 事先防范原理。 等势原理。 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天然矿物硬度的划分按照()顺序进行划分。 滑石。 云母。 方解石。 大理石。 金刚石。 患者,女,28岁,低热1月余,伴关节痛,血常规检查示WBC3.4×109/L,Hb98g/L,PLT200×109/L,ESR76mm/h,尿常规:RBC7~10/HP,蛋白(++),肝、肾功能正常,抗核抗体1:320。 最可能出现的肾脏免疫病理检查结果是() 毛细血管壁无明显异常。 IgG、IgA、IgM、C3于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沉积。 IgG、C3呈光滑线状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分布。 IgG、C3呈颗粒状于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沉积。 IgM、C3在毛细血管壁呈团块状、节段性分布。 “药学服务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这句话是指“药学服务的对象”是() 住院患者。 门诊患者。 家庭患者。 社区患者。 涉及全社会使用药物的患者。 尿液形成时的“逆流倍增”机制发生在()。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肾小管各段对水溶质和通透性不同的“逆流倍增”现象是肾髓质渗透梯度形成的原因。髓袢是形成髓质渗透梯度的重要结构,髓袢愈长,浓缩能力就愈强。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