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大学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统计分析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答案】定量分析是教育研究中另一个基本的分析方法。它赋予研究对象一种纯形式化的符号以反映事物的特征。分析的对象是具有数量关系的资料,包括数字、文字、图形或声音等,而方法则主要是数学分析的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如下:
(1)对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类,掌握数据分布形态和特征
现象的同质性是研究现象数量关系的前提。按不同的标志进行统计分组,突出统计对象的本质特征,保持组内的同质性和组问的差异性。以此为基础,通过计算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看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典型特征;通过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等差异量,判断统计数据离散程度;用标准分数分析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用参数相关(包括适用于正态分布的双列变量的积差相关和适用于等级变量和非正态分布的变量相关分析的等级相关)处理两个区间变量的关系;用回归分析解释和预测自变量的变化。
(2)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通过统计检验,解释和鉴别研究的结果
统计检验方法分为参数统计检验和非参数统计检验。常用的统计检验方法有:
①z 检验(应用于大样本,用正态分布理论来推论差异发生的概率,从而判断两个平均的差异是否显著)。
②t 检验(比较两个平均数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差数是真的差值而不是偶然差数的概率,适用于小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③方差分析(用于评估同时比较几个平均数,可以指出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效益,准确地确定犯第,类错误的概率)。
2④x 检验,适用于计数资料,将实验结果与某些理论假设上期待的结果进行比较。
(3)通过总体参数的估计,从局部去推断总体的情况。
教育研究中如何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统计量去估计总体的参数,并使这种估计尽可能客观和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这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必须正确掌握总体参数估计的统计分析方法。
总体参数估计分为两种,一种是点估计,这是在不知道总体参数时,用一个特定的值(统计量)如样本的平均数、样本的方差等作为总体的参数估计。使用这种方法时估计量必须具备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和充分性等条件。另一种是区间估计,用数轴上的一段距离来表示总体参数可能落入的范围,是用一个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
(4)应用教育统计作为控制变量的手段,帮助教育研究者进行科学的抽样、分组以及因素分析,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水平。因素分析是从众多相关变量中概括和推论出起决定作用的基本因素,
以揭示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统计分析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充分应用涵盖了教育研究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可以根据研究主体和客体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相对应的处理研究方式。
教育现象多为不确定的变量,人作为教育研究的主要对象,正是一个由量到质的渐变过程,概念划分具有不确定性,边界模糊。如好学生与差学生,能力很强与能力很弱,特别是教育包含有多方面的相互联系的因素,正是内涵的复杂性带来了简单类属的模糊性。事实证明,系统越复杂,因素越多,模糊性就越大。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应树立这样的观念:借用模糊数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不是降低了研究的严格性,而是用更严格的方法保持研究的严格性,使我们更接近研究对象的客观实际。
(2)模糊数学所提供的分析方法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处理的对象是类属边界和性态不明确的教育现象,基础是模糊集合论。模糊集合论扩展了经典集合的概念,对于论域u 上的一个模糊子集A ,不是简单地指明各个因素的归属,而是对u 中每一因素“指明以多大的程度隶属于它。因此隶属度是模糊数学所要量化处理的对象,要正确地构造隶属函数,使之合理和切合实际。
近年来一些学者结合教育研究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对不确定事物之间的界限使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模糊决策、模糊综合评判等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教育研究中仅是一个起步,理论上的可行如何转化为实际操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如综合评判指标建立的基本原则,如何保持指标体系整体的完备性、内部的独立性、各指标的可测性和可比性,模糊集合、模糊逻辑和隶属函数在教育研究中如何具体运用,能否建立模糊模型,等等。
总之,应用现代数学方法研究教育问题. 处理分析数据资料,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要防止误用和滥用,关键在于要遵循教育科学本身的规律和特点。
2. 简述近些年来,通过思想路线的清理,我国在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答案】教育研究成果在没有进行扎实的理论研究并加以逻辑证明前,不应急于推广。也正是通过理论研究,使研究者对新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自觉辣入的具体研究和准确把握,才可能进行有效的探索活动。
如何更好地发挥理论研究的效能,重要的在于要科学地运用理论研究方法。我国在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方面也有不少的经验教训。近年来,通过思想路线的清理,理论研究同样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从热衷于介绍、引进国外教育理论转到致力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
(2)广泛吸收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新方法,借鉴现代西方理论学派的合理思想,从而缩短了与世界教育理论研究水平的距离,增强了研究的科学性和时代气息;
(3)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那种专注于对经典理论的诠释和某个思辨体系概念范畴的推演考察的封闭式研究模式,深入到教育发展的内部机制,并开辟许多新的研究领域。比如,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探讨现代教育与现代科技发展的关系;与认知科学、思维科学的研究结合,探讨人
的发展的可能性;与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的研究结合,探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与数学、逻辑学、系统科学的研究结合,探讨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化问题等等。
正是理论研究的发展,迎来了建国以来教育科学的蓬勃发展。我国教育科学工作者要坚持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科学,就要特别重视科学的理论研究。
3.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案】教育研究成果的撰写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
学术论文的中心是创新,能反映作者在研究探索中获得的新见解,新理论。它所阐述的内容是“前人所没有研究过”,“前人所未知的”,或者在前人研宂基础上,以新的材料、从新的理论高度进行探索。从而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然而,所谓创新,也并不是说一篇论文从头到尾都要新,但要有一些新的开拓,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发掘出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同时,创新必须建立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要用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或精确可靠的实验观察数据资料来证明科研成果;论文内容要事实求是,从实际出发,无论是立论还是分析、论断,都要恰如其分,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理论观点表述要准确、系统和完整。
(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
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主要在于如何选材。选材不是按研究者的主观愿望任意“裁减”取舍,而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要紧紧围绕研究的主要问题选材,分清层次;
②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
③选取真实准确、符合客观实际的材料,也就是说要鉴别材料的真伪和价值程度;
④要尽可能选取新颖生动、反映时代感的材料。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教育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若干代人的不懈努力。每一代人总是在前人或他人研究基础上往前推进,因此在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中,必须正确处理借鉴吸收别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独立思考的关系。一方面不能自持甚高,故步自封,无视前人与他人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那种为介绍而介绍,对所引用的观点及文献只述不评或者任意引申发挥的做法也是不妥的。
(4)语言文字精练简洁,表达要准确完整
研究报告和论文的语言文字要准确、鲜明、生动。准确是指忠实客观地反映现实,切忌浮华夸张;鲜明是指要点、要义或要据,要清楚明白。生动是指语言有文采,不生硬。
4. 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有哪些特点。
【答案】(1)问题必须有价值
问题的价值是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它制约着选题的根本方向。选定的问题不仅要对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好的内部价值,而且要对相关其它领域有高的外部价值。
衡量选定课题有无意义及意义的大小,应考虑两个基本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