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学位]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乾嘉学派

【答案】乾嘉学派是指清朝的一个学术流派,主要创始人为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明朝的灭亡,告诉人们不能只是空谈性理,还应该博学以致用,所以考据之学渐渐兴旺起来,学者们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大量的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工作,整理了一大批文献,其盛行于乾隆、嘉庆年间。

2. 避讳

【答案】避讳是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必须避免直接说出他们的名字而采用别的方式加以表达,又称“讳饰”。它起源于西周,完备于秦汉,盛行于唐宋,到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间,讳禁制度极严。讳有“国讳”和“家讳”两种:“国讳”是统治者运用国家权力强令臣民们为之避讳; “家讳”是封建士大夫们为其尊者自行避讳。

历代避讳方法有三种:①改字法,是对帝王及尊者之名改用其他代替。如汉代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改“恒山”为“常山”。②空字法,是将应当避讳的字空出来不写,或空围“口”,或作“某”,或直书“讳”字。如东汉许慎在作《说文解字》时=,对当世皇帝汉安帝刘枯以及上至光武帝刘秀凡五代帝王之名,皆取空字法,只作“上讳”二字,不解释它们的形、音、义。③缺笔法,是对所避之字的最后一笔不写。如清圣祖(康熙)名玄烨,清代人为避讳,凡遇“玄”均少写最后一点。另外,封建主义还有“讳嫌名”的做法。即与所避之字声音相近或相同的字也要避讳,如唐代诗人李贺,其父名李晋肃,“晋”与“进”同音,因“讳嫌名”而不得考进士。避讳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又是家天下和尊祖敬宗的体现。

3. 吴门画派

【答案】吴门画派是明中期以后以苏州为中心形成的一个绘画流派,以有“吴门四家”之称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画家,苏州史称吴门,故称吴门画派。这一派兴于沈周,成于文征明,属于吴门画派的画家,大多是文征明的子侄与学生,著名的有文彭、文嘉、文伯仁等,他们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沈周与文征明,是吴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他们的绘画创作以山水为主,无论淡雅的青绿,还是沉雄、文秀的水墨,大多描写江南风光和文人园林。唐寅与仇英则代表了吴门画家中另外一种类型。他俩均出身低微,以画为业,兼善多能,技术比较全面,艺术风格雅俗共赏。唐寅的代表作有《王蜀宫妓图》、《秋风纵扇图》等。他们以诗书画三位一体抒写情怀,山水画以水墨及水墨淡着色引人注意,都有粗细两种面目,沈周以粗笔为主,

文征明以细笔作品为多。该派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逸格”的元代文人画传统,致力于平和典雅、蕴蓄风流的艺术风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

二、应用文写作

4. 《红楼梦》与前代章回小说比,有哪些发展和进步?

【答案】《红楼梦》是一部精心构撰的巨作。“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小寻常。”在艺术上,它达到了中国小说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称许它为:“自由红楼梦以来,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与前代章回小说比,有以下几点发展和进步:

(1)长篇结构宏人而精致

小说包含多个层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感情和婚姻纠葛是小说的中心线索; 大观园是小说的主要活动场所,期间的女性命运则是小说的基本内容。四大家族构成的上流社会足以反映这一特殊阶层的面貌。与外界的联系又可以反映出整个社会会的状况; 在这一切之上,又有一个虚幻的神话世界,不断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形成巨大的网状结构。

(2)写实与诗话的融合

小说具有很强的写实性,这也是作者的明确的艺术追求。无论是对爱情诗化的渲染还是书中哲理意蕴的象征表现而存在的荒诞神异的成分,并不脱离由各色人物共同构成的活生生的生活环境。

(3)个性化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注意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善于把年龄相近、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相似的人刻画的个性鲜明。更加突出的是作者将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展示作为刻画形象的一种手段。另外,还善于将人物放在特定的艺术氛围中,来烘托内心的情绪,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4)高度精炼而个性的语言

他继承我国文学语言的优良传统并加以丰富和发展,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合古典书面语言的精髓,经过作家高度精练的加工,形成形象生动、自然流畅,有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的文学语言。对主要人物语言注重个性化,以适应其多样化,复杂性的性格因素。

(5)丰富又立体的悲剧意蕴

《红楼梦》向世人昭不一个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即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无法摆脱的命运悲剧中。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这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难以企及的高度。

(6)叙事视角的变换

《红楼梦》的作者与叙述者分离,山作者创造的虚拟化以至角色化的叙述者来叙事,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自觉采用了颇具现代意味的叙述人叙事方式,而且在叙述角度上也创造性地以叙述人多角度复合叙述,取代了说书人单一的全知角度的叙述。例如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从全知视角展开叙述,在此基础上,穿插了初进贾府的林黛玉的视角,通过她的眼睛和感受来看贾府众人,又通过贾府众人的眼睛和感受来看林黛玉,叙述人和叙述视角在林黛玉和众人之间频繁

地转移。而林黛玉与宝玉的见面写得尤为精彩:宝玉和黛玉的初次见面,两人互相观察,叙述视点在两人中相互转换,而他们都感到彼此相识,这便是两心交融的“永恒的一瞬”。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从一个社会底层人物眼中来观察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引起了她的强烈感受和对比。

总之,与前代章回小说相比,《红楼梦》在叙事视角、语言、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写作手法上都有巨大的发展与进步,不愧为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三、命题作文

5. 以四合院和其他传统民居形式为例,简述其中的民俗意蕴。

【答案】中国的传统观念在中国的居住和建筑民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其中的民俗意蕴主要表现为:

(1)四合院的特点及其中的民俗意蕴

中国的民居建筑以四合院最为广泛,汉族、纳西族、白族广泛流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部分流行。四合院也是中国最典型的民居建筑,因为它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观念。

①院落四面均有墙壁,墙壁没有窗子,仅有大门与外面相通,一家之活动,均在院墙之内,与外面不相沟通,所以它是封闭观念的符号。

②房屋布局与家庭成员的住房安排有严格的规定。房屋建筑一般是正房高于侧房,住房安排,一般是家长正房,即住堂屋之右侧,兄弟子侄住侧房或耳房。家长处于支配全家的地位,在住房位置上即有充分体现,所以它是家长制的符号。

③专门设有堂屋,堂屋的作用犹如中国古代的明堂,堂屋中有“天地君亲师”之神位。婚丧之礼,即在堂屋举行。中国的堂屋融汇民族文化精神于家庭生活之中,是神圣化了的家庭,所以,四合院是中国人伦理的符号。

④四方房屋之下皆有檐下回廊,檐下回廊和天井成为各房成员交融感情的场所,所以四合院又可以成为融汇亲缘感情、增强内聚倾向的符号。

(2)干栏式住房的特点及其中的民俗意蕴

干栏式住房是另一种广泛流行的民居建筑,南方亚热带地区的民族多采用这种建筑形式。干栏式建筑的形成,与南方高温、多雨、潮湿、森林茂密等自然条件有直接关系。

①干栏式建筑的共同特点是用充足的通风条件保持房屋的干燥。

②房屋架置于木柱之上,楼下没遮没拦,供人住的楼层处于最优良的透风状态。

③南方民族的干栏式住房,除了基诺族还有大房子的个别遗留外,都是独家独户,自成院落,很少有房屋与房屋相连的情况,这可以视为自然经济的遗留。

(3)竹楼的特点及其中的民俗意蕴

竹楼内的布置和陈设,各民族不完全相同。但是,在各民族的干栏式住房的陈设布置中,有一些习俗却是共同具有的,如:

①重视中柱,把中柱视为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核心徽征,被看作是列祖列宗的灵位,以及人与神灵联结的地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