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儿科主治医师题库>循环系统疾病题库

问题:

[单选,A2型题] 患儿男,8岁,胸骨左缘第3肋间有Ⅱ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无肺炎或青紫史。心电图:电轴=+120°,Rv1+SV5=1.4mV。最可能的诊断为()

A . 房间隔缺损
B . 室间隔缺损
C . 动脉导管未闭
D . 肺动脉狭窄
E . 法洛四联症

下列步骤不属于自我管理行为模型的是() 选择目标。 监测靶行为。 获取有效结果。 自我奖励。 巩固收获。 在粘结吸附理论中,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粘结作用是粘结剂与被粘物在界面区相互吸引而产生的。 粘结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粘结剂和被粘物分子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共同产生粘结力。 粘结中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普遍存在于所有粘结体系中。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发热伴肝脾肿大。 发热伴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 先发热后昏迷。 发热伴寒战、右上腹痛。 发热伴关节肿痛。 以下关于粘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粘结力的大小取决于粘结剂和被粘物的表面结构和形态。 所有粘结体系中普遍存在化学键力、分子间作用力、静电吸引力和机械作用力。 粘结作用是粘结剂与被粘物分子在界面区上相互吸引而产生的。 固体的表面能越大,粘结强度就越大。 化学键力是由原子或离子同的相互作用力而产生。 患者,男性,40岁。因吸入光气后呼吸费力2小时入院,给予面罩吸氧及激素、抗感染等治疗3小时后,患者病情无好转,呼吸困难加重。该患者在使用有创通气前试用了无创通气,其需要转换为有创通气的时机包括() A.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出现意识障碍。 患者烦躁不安,不能配合戴面罩。 治疗2小时,复查动脉血气无改善。 自觉呼吸费力好转。 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 患儿男,8岁,胸骨左缘第3肋间有Ⅱ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无肺炎或青紫史。心电图:电轴=+120°,Rv1+SV5=1.4mV。最可能的诊断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