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闽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系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在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问题时,不能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即要遵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 )原则。

A. 伦理性原则

B. 发展性原则

C. 教育性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A

2. 个人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与行为倾向,称之为( )。

A. 道德

B. 品德

C. 移情

D. 良心

【答案】B

3. 加涅认为下列哪项属于学习的范围( )。

A. 适应

B. 疲劳

C. 由生理成熟、或先天反应向所导致的变化

D. 态度、品德改变的倾向

【答案】D

4. “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

A. 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条件性知识

D. 策略性知识。

【考点】知识的分类。

【答案】A

【解析】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梅耶在安德森的基础上,将陈述性知识称为语义知识,并将程序性知识分为两类:用于具体情境的“程序性知识”和有关学习、记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的条件性知识,后者用来确定何时为何要应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解决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的问题,例如,阅读时,条件性知识决定我们何时需要详细阅读某一段落或者跳过。条件性知识与陈述性、程序性知识密切相关。条件性知识是“有关……的知识”,属于程序性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是对“知识是什么”的描述,因而是陈述性知识。因此,答案选A 。几乎是一样的题目在2007年考试中也考到了。

5.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

A. 积极的社会功能

B. 应有的责任能力

C. 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 道德精神面貌

【答案】A

【解析】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因此,正确答案选A 。

6.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 斯金纳

B. 布鲁纳

C. 华生

D. 桑代克

【答案】D

7. 将动机分为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的根据是( )。

A. 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

B. 学习动机的来源

C. 学习动机的性质

D. 动机影响的范围

【答案】A

8. 当道德观念与道德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 它们也就成了( )。

A. 道德行为

B. 道德意志

C. 道德动机

D. 道德信念

【答案】C

9. 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杜拉(A.Bandura )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考点】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中各个理论的研究点。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社会规范学习的各种理论观点的考查。道德品质分为,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班杜拉等社会学习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行为,皮业杰和柯尔伯格等认知发展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认知,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研究的重点是道德意志或道德情感。

10.教学测量的目的在于考核( )。

A. 教学成效

B. 学生成绩

C. 教学目标

D. 教师绩效

【答案】A

【解析】教学测量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简称学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教学测量的目的在于考核教学成效,也就是考察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即学生内在的能力与品格等的形成状况。因此,答案为A 。

11.个体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必须以生理发育、变化、成熟为物质基础,即个体生理的发展变化,例对,人脑机能的生长、发育和成熟,是心理发展的( )。

A. 前提

B. 重要条件

C. 主导条件

D. 生理基础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