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住院医师麻醉科题库>神经内科题库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72岁,因“周期性意识模糊3年”来诊。3年前突发意识模糊及定向力障碍,短时间内症状消失。在随后的3年里,患者渐渐变得抑郁、社交能力下降,近记忆力越来越差。同时,还间断出现与周期性意识模糊状态相伴随的视幻觉。家人发现其步态变得不稳,容易向后退。既往体健。查体:内科情况无特殊;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显著的对称性帕金森表现,包括“面具脸”和手的姿势性震颤。精神状态检查发现严重的延时记忆障碍

为鉴别是否为阿尔茨海默病,应考虑的检查有(提示或练习试验也无提高。提示颅脑MRI:海马和颞叶萎缩相对并不明显。)()

A . A.卧立位血压检测
B . 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
C . 肺功能检查
D . 多导睡眠监测
E . 多巴胺转运体(DAT)功能显像
F . 肌肉活检

患者,男性,55岁,双眼视力逐渐下降8年,右眼加重2周。自诉8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双眼视力缓慢下降,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双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双眼玻璃体积血",以活血化瘀等中药治疗,视力一直较为稳定,2周前自觉右眼视力突然明显下降,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Vod0.02,VosO.6,矫正视力无提高。双眼眼压正常,双眼前节无特殊。散瞳查眼底:右眼眼底窥不清;左眼见玻璃体混浊(++~+++),下方混浊为主,不完全后脱离,直接检眼镜下左眼眼底较模糊,视盘颜色正常,边界清,C/D=0.3,血管走行较为迂曲,A/V=2/3,黄斑区色素稍紊乱,后极部视网膜平伏,表面可见增殖膜,散在出血点及棉绒斑,左眼FFA示视网膜中周部大量微血管瘤、较多无灌注区及少量新生血管形成,黄斑区弥漫性水肿。左眼需做下列何种治疗()。 A.全视网膜光凝。 针对新生血管的局部视网膜光凝。 针对无灌注区的局部视网膜光凝。 黄斑区格栅样视网膜光凝。 预防性玻璃体切割术。 患者,男,60岁。2天前突发心前区痛伴大汗淋漓。Tl负荷显像下壁局部放射性缺损,延迟显像放射性分布无变化。根据以上资料,则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心肌炎。 陈旧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肥厚型心肌病。 心肌缺血。 被称为“闪光灯之父”的是() 兰德。 汤姆逊。 埃杰顿。 韦斯顿。 患者,男性,55岁,双眼视力逐渐下降8年,右眼加重2周。自诉8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双眼视力缓慢下降,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双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双眼玻璃体积血",以活血化瘀等中药治疗,视力一直较为稳定,2周前自觉右眼视力突然明显下降,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Vod0.02,VosO.6,矫正视力无提高。双眼眼压正常,双眼前节无特殊。散瞳查眼底:右眼眼底窥不清;左眼见玻璃体混浊(++~+++),下方混浊为主,不完全后脱离,直接检眼镜下左眼眼底较模糊,视盘颜色正常,边界清,C/D=0.3,血管走行较为迂曲,A/V=2/3,黄斑区色素稍紊乱,后极部视网膜平伏,表面可见增殖膜,散在出血点及棉绒斑,左眼FFA示视网膜中周部大量微血管瘤、较多无灌注区及少量新生血管形成,黄斑区弥漫性水肿。右眼B超提示玻璃体混浊合并视网膜脱离,此时右眼的手术指征是()。 A.玻璃体积血经保守治疗6~8周后未吸收。 右眼B超显示玻璃体混浊合并视网膜脱离声像。 右眼晶状体中度混浊。 右眼出现继发性青光眼合并虹膜新生血管。 右眼B超显示玻璃体混浊合并机化膜声像。 简述直肠癌治疗原则。

患者男,72岁,因“周期性意识模糊3年”来诊。3年前突发意识模糊及定向力障碍,短时间内症状消失。在随后的3年里,患者渐渐变得抑郁、社交能力下降,近记忆力越来越差。同时,还间断出现与周期性意识模糊状态相伴随的视幻觉。家人发现其步态变得不稳,容易向后退。既往体健。查体:内科情况无特殊;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显著的对称性帕金森表现,包括“面具脸”和手的姿势性震颤。精神状态检查发现严重的延时记忆障碍

为鉴别是否为阿尔茨海默病,应考虑的检查有(提示或练习试验也无提高。提示颅脑MRI:海马和颞叶萎缩相对并不明显。)()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