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两项中哪一项对总需求变动影响更大些? 朝什么方向变动?
【答案】政府为减少经济波动往往运用财政政策来管理总需求。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会对经济周期作出反应,其中,转移支付对总需求变动影响更大些,并朝反周期方向波动。分析如下:
经济衰退时,失业津贴、贫困救济、农产品价格补贴等支出会自动增加; 而经济繁荣时,这些支出会自动减少。而政府购买则变动较少,因为国防费、教育经费以及政府行政性开支等有一定刚性,不可能随经济周期波动很大,对总需求变动影响较小。
2. 简述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三种核算方法及其比较。
【答案】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
(1)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及支出法。
①生产法。生产法是指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产出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获得GDP 指标,用这种方法统计出来的价值总和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在这一时期所有新创造的价值。
②收入法。收入法是指由于所有产出都是通过货币计量的,并构成各生产单位所雇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因此可以从要素收入角度来对GDP 进行计量。一般来讲,收入法计量GDP 时,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③支出法。支出法是指因为所有产出和服务都是提供给市场的,市场上的需求者购买这些产出时就会有支出,因此可以从总支出的角度来测算GDP 。从这个角度计算的GDP 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
(2)国内生产总值三种核算方法的比较从理论上来讲三种方法计算出的GDP 是相等的,其区别如表所示。
表 三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3. 为什么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位于IS 曲线右上方时,反映产品市场上供过于求的情况? 画图说明。
【答案】IS 曲线上的点都是能够实现产品市场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组合点。IS 曲线右上方的任意一点都表示存在超额产品供给,IS 曲线左下方的任意一点都表示存在超额产品需求。下面结合图分析为什么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位于IS 曲线右上方时,反映产品市场上供过于求的情况。
图 IS 曲线右上方的点的经济含义
如图所示,A 点位于IS 曲线右上方,与IS 曲线上的B 点利率水平相同,与IS 曲线上的C 点收入水平相同。A 点与B 点利率水平相同,则反映到图下图中体现为对应的A' 、B' 在同一条AD 曲线上。将A 点所对应的收入水平垂直下拉到AD-y 坐标系中,可见在该收入水平上,对应着AD 曲线上的A' 点。在A' 点上,存在着AD 二、论述题 4. 假设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项债券增加调节宏观经济,那么: (1)中央银行这一行为通过哪几个环节最后对总需求施加影响? (2)在各个环节上会遇到哪些可能的干扰? 【答案】(1)债券增加说明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从而向市场注入了基础货币,进而增加了经济总需求,起到了调节宏观经济的作用。这一政策有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在保持物价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会导致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在货币需求来不及迅速调整的情况下,货币市场的均衡被打破,有超额货币供给存在,因而市场利率会下降。由于投资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因而利率下降必然会导致投资需求的增加,从而增加经济总需求。 (2)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可能遇到以下干扰: ①货币供给增加通常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甚至可能是同比率的上升,从而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不变。货币市场仍维持均衡,这样就达不到调节经济的目的。 ②当经济处干极端凯恩斯区域时,人们的投机需求无限大,不管有多少货币都只愿意持有在手中,因而利率不变; 这时货币政策也会失效。 ③当投资对利率没有弹性时,利率下降但是投资需求没有增加。 ④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时滞也会影响政策效果。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较长,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发挥作用,而这时经济形势会有所变化,这将影响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传导链条较长,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因此货币政策效果依赖于经济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特定的货币政策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5. 简述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在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上观点的主要差异。 【答案】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始于1958年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对1861--1957年间英国的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后被经济学家用通货膨胀率代之)之间的统计关系的研究。通过这项研究,菲利普斯发现,货币工资变动率(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此消彼长的非线性反向变动关系,即失业率较低的时候,货币工资上涨较快; 在失业率较高的时候,货币工资上涨得较慢。然而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在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存在差异。 (1)凯恩斯主义关于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而通货膨胀则是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之后,由于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而产生的,因此,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同时发生:与失业相伴随的通货膨胀率应当为零; 而与通货膨胀率相伴随的失业率应当为零。 (2)货币主义关于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上观点 以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为代表的货币主义,以适应性预期和自然失业率为分析工具,部分地否定了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货币工资增长率或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相互替代的反向变动关系。 他们认为,只有在短期内,货币工资增长率或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才存在相互替代的反向变动关系; 而在长期内,这种反向变动的相互替代关系并不存在,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是互不相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