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佳木斯大学理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佳木斯大学理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佳木斯大学理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23 2018年佳木斯大学理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44 2018年佳木斯大学理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67 2018年佳木斯大学理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90

一、单选题

1. 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 小均衡性

【答案】D

【解析】此题是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考查。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和差异性。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阶段性是指,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同的特征(几乎所有的孩子在这些阶段都是一样的); 差异性是指,由于人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向上的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旱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不均衡性指的是一个人自己的不同方面或者同一方面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的比较,但是差异性指的是不同的人之间的比较。阶段性可以理解为共同点,比如思维能力由具体的逐渐变为抽象的等等。

2. 下列人物中,不属于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是( )

A. 林则徐

B. 阮元

C. 龚自珍

D. 魏源

【答案】A

3. 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独立思潮,除要求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之外,还要求( )。

A. 教育立法独立

B. 教育教学权独立

C. 教育内容独立

D. 教育督导独立

【答案】B

4. ( )被誉为“清末看世界的第一人”。

A. 龚自珍

B. 林则徐

C. 魏源

D. 冯桂芬

【答案】B

5. 在教育宗旨问题上,梁启超主张通过教育培养( )

A. 政治家

B. 学术人才

C. 新国民

D. 实业人才

【答案】C

【解析】此题是对中国近代维新派教育家及其代表人物教育思想的考查。梁启超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新国民”,梁启超认为,国家施行国民教育是为了“养成一种特色之国民”,这种特色的国民要求,有公德,国家思想、自由自治、进步、自尊、合群原理等品质。维新派教育家的思想贡献在于首先明确提出了普及教育的主张和培养具有时代人格精神的国民,这是他们区别于洋务派教育思想之处。

6. “升舍”制度是( )创立的。

A. 元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明代

【答案】B

7. 1947年,日本颁布的终结军国主义教育并为战后教育指明方向的划时代教育法案是( )

A. 《学制令》

B. 《大学令》

C. 《产业教育振兴法》

D. 《教育基本法》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日本教育法案的了解程度。1872年,日本颁布了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具体规定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和学校制度,并且效仿法国,将全国分成8个学区。日本政府在1918年颁布了《大学令》,大学令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传授国家所需要的思想和知识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可以设立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地方公立大学,单科大学,3-4年修业年限; 大多是录取的预科或者高级中学高等部的毕业生。日本在1947年的时候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指明了方向,主要精神是:陶冶人格,培养和平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还有学术自由,男女同校等。

8. 下列表述中,体现洛克绅士教育主张的是( )

A.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B. 身体健康重于精神健康

C. 精神健康重于身体健康

D. 禁欲与惩罚可以促进精神健康

【答案】A

9.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向社会中下层及女子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史称( )。

A. 高等教育普及化运动

B. 新大学运动

C. 高等教育大众化运动

D. 大学推广运动

【答案】D

【解析】大学推广运动最早出现在19世纪40年代,主要是指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将教育推广到非全日制学生。它在加强大学与社会之间联系,促使社会中下层阶级和女子有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推动课程改革和高等教育机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大学运动,是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在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等工业繁荣、文化集中的城市成立了新大学。这些大学的共同特点是:私立,不问教派,男女学生均可进入,采取寄宿和走读两种制度,重视科学、数学和商业。进入新大学的学生多为工商业资产阶级子弟。在新大学运动的作用下,产生了大学推广运动,是英国传统人学参与社会,为工人阶级提供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不仅激发了传统大学的活力也扩大了普通民众受教育的机会。因此,答案选D 。

10.与同时代教育家相比,杨贤江的独特建树表现在( )

①致力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②撰写了《教育史ABC 》、《新教育大纲》两部著作

③提出了“全人生教育”的青年教育思想

④创造性地阐述了教育本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