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明末文字学家赵宧光的《六书长笺》是一本专力研究六书理论的书。明朝在文字学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文字学著作多遭忽略贬斥。赵宧光所著的《六书长笺》自刊行就毁誉不一。总体来说,以贬斥之言居多。
《六书长笺》是赵宧光搜集自汉许慎以来的各家六书说而成,书中论述了各个文字学家的得失。全书按六书分类,按历史年代备列各家对每一书的观点,所以后代学者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六书理论的演进变化及其异同利弊。赵宧光对六书的次第特别关注,在《六书长笺》的每一卷开头他都详细备列各家六书次第。此外,赵宧光在《六书长笺》中还提出了“五体一用”说,明确以体用称六书。他的一些观点,如认为“声前意后”,提出“形义,母也,音声,父也,所生皆子也”的“文字子母说”等都是值得肯定的观点;最为了不起的是他已经有“谐其声即同某韵”的思想,这比清代段玉裁的“同谐声必同部”的说法要早一百六七十年。赵宧光本着彰显六书真义的目的撰写此书,有瑕却也有瑜,客观来看,还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的。
对赵宧光的《六书长笺》要重新认识,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以期在文字学史上给它一个应有的定位。
论文共八个部分。第一部分,选题的缘起。《六书长笺》为集汉至明代六书学之大成,著者赵宧光在六书定义、六书次第上大力着墨,综合了十九位文字学家关于六书的理论,提出了一些值得称道的观点,并使人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六书理论的演进变化。第二部分,作者赵宧光。介绍赵宧光的生平和著作成就。第三部分,《六书长笺》的写作目的与成书。第四部分,《六书长笺》的版本和体例。第五部分,《六书长笺》的字体。后世评其字体好异,确实有此情况,论文后附《〈六书长笺〉所用古字一览表》。第六部分,《六书长笺》中的六书理论。分别按照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的顺序,结合《六书长笺》原著,一一分析各家六书言论及赵宧光的六书理论。第七部分,《六书长笺》中的其他文字学理论。如六书次第,以及卷七中涉及的六书理论等。第八部分,总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