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军事跳伞是一项高危的活动,损伤多发生于着陆阶段,而踝关节是损伤几率最高的部位。本文运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针对在实验室中模拟的半蹲式跳伞着陆中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受试者主观因素和实验客观因素对半蹲式着陆姿势的影响。
本研究选取了20名有实际跳伞经验的伞训教员,分别从三个高度(0.55m、0.85m和1.5cm)采用半蹲式跳伞着陆姿势着陆于水平地面。实验过程中记录地面反力、下肢肌肉电信号和踝关节运动,并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了跳落高度、体侧和着陆姿势对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本实验所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随着跳落高度的增加,受试者受到的地面反力峰值、地面反力加载速率和踝关节最大背伸角速度都显著性增大,而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显著性减小,冲击时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2)偏利侧在影响下肢肌肉活动性上效果不明显,偏利侧和非偏利侧的肌肉活动性差异不显著,但整体趋势呈现非偏利侧的肌肉活动性高于偏利侧的肌肉活动性。这也初步解释了右侧踝关节损伤高于左侧的现象。
(3)受试者的主观意识会影响着陆动作的完成,这种影响表现为随着跳落高的增加,受试者从准备动作到着陆动作均表现出更大的动作幅度,缓冲也更加充分。
本文对跳落高度、偏利性和着陆姿势三个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了不同因素对跳伞着陆时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