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740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一期, 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所具有的共同点是( )

A. 实施贵族式精英教育

B. 重视古典人文学科

C. 实施世俗性的义务教育

D. 重视教育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特点的掌握程度。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人文主义教育还是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都非常重视古典人文学科的教育,古典科目及以拉丁文与希腊文为核心的古典语言是课程的基础和主体。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

2. 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杜拉(A.Bandura )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社会规范学习的各种理论观点的考查。道德品质分为,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班杜拉等社会学习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行为,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等认知发展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认知,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研究的重点是道德意志或道德情感。

3. 原始社会时期,开始出现了养老和教学兼行的机构( ),这种机构是学校的萌芽。

A. 庠

B. 序

C. 成均

D. 校

【答案】A

4. 下列选项中属于结构良好任务的是( )。

A. 写命题作文

B. 为班级设计网页

C. 诊断电脑故障

D. 完成考试单选题

【答案】D

【解析】结构良好问题的特征:①问题的明确性:②答案的明确性。

5. 把教育方针规定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文献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我国教育方针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我国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次在教育法中对我国的教育方针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主要内容是,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制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1985《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强基础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高等教育,三级办学等。1993《改革发展纲要》,20世纪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两基,两全,两重。调整教育结构。

6.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雷佩尔提提出的为接受所有适龄儿童入学受教儿创设的教育机构是( )。

A. 儿童之家

B. 青年之家

C. 国民教育之家

D. 劳作教育之家

【答案】D

【解析】《雷佩尔提方案》是由受到卢梭教育思想影响的雷佩尔提主张颁布的,他重视初等教育,注重革命思想的灌输、科学知识的传授以及劳动技能的获得。

7. 在教育本质的问题上,杨贤江认为教育是( )

A. 社会的经济基础

B. 劳动力再生产手段

C. 不偏不倚的公正事业

D. 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

【答案】D

8. 按照柯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准习俗水平

【答案】B

【解析】此题是对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考查。柯尔伯格将道德发展阶段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分为“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朴素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定向阶段”; 习俗水平分为“好孩子”“尊重道德规则和社会习俗,维护传统的社会秩序”两个阶段; 后习俗水平分为“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阶段”。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或好孩子定性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习俗水平。

9. 20实际末,为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开始特别重视( )

A.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 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 发展职业教育

D.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答案】A

10.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 )

A. 裴斯泰洛齐

B. 夸美纽斯

C. 詹姆斯

D. 赫尔巴特

【答案】A

【解析】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一百多年来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教育改革家。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卢梭自然教育的思想,并将其教育适应人的本性的思想发展为:教育适应儿童心理的思想,强调利用儿童的自然兴趣和活动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在西方教育史上,也可以说是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