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Facebook
【答案】Facebook 是一个创办于美国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于2004年2月4日上线,是全球第一大社交网站。用户可以建立个人专页,添加其他用户作为朋友并交换信息,包括自动更新及即时通知对方专页。此外,用户可以加入各种群组,例如工作场所、学校、学院或其他活动。Facebook 没有官方中文名称,不同汉语地区的使用者发展出不同的译名,中国大陆的脸谱、香港的面书或面簿、台湾的脸书。Facebook 的创办人是马克·扎克伯格CMarkZuckerberg )02012年5月18日,Facebook 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FBo2013年2月美国知名科技博客网Businessinsider 根据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comScore 的数据,列出全球最大网站前20名榜单,名列榜首的是Facebook 拥有8.367亿独立访问者。
2. 播客
【答案】播客译自“Podeast" ,是来源于苹果电脑的“iPod' ’与“广播,,Cbroadcast )的合成词。它是个人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的一种方式。播客主要传播音频和视频信息。世界上第一个播客网站是由iPod 的发明者亚当·科利(AdamClarkCurry )于2004年8月13日开通的。播客在我国的起步始于2005年土豆网的建立。
3. 电视
【答案】电视是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媒体。1936年8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亚历山大宫建立电视台,同年11月2日正式播出电视节目,此为世界电视事业的开端。电视片由画面(图像)和声音两部分构成。画面包括现场景物、活动图像以及照片、图片、文字等,声音包括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等。电视节目通过演播室、控制室、中央机房和发射机房播出,播出方式分为演播室直播、录像播放、现场直播等几种。
4. 潜意识广告
【答案】潜意识广告是指利用消费者的潜意识知觉进行广告刺激。这是由调研专家维卡瑞提出的广告理论。这个理论表示,有意识的实际上看见的只是眼睛呈现的一部分。维卡瑞在美国新泽西北部的一家电影院做他的实验,他让老板准备了一部特别的放映机,在放((Picnic ))(野餐)电影时两部机器同时工作,在电影放映过程中,用很弱的强度在银幕上映出“喝可口可乐”或“请吃爆米花”字样,并每隔5秒钟以1/3000秒的速度插入。如此一来,有意识的眼睛虽然无法注意到叠印在电影情景上的这些广告信息,但无意识的眼睛却已经记忆中并“读到”了这些信息。这一实验论断在美国引起骚动,并受到了普遍谴责。现在看来,潜意识广告不会再有使用的机会,
因为它与法律是相冲突的。但是,潜意识广告当时引起的风暴使得维卡瑞名声大震。潜意识广告理论甚至被应用于电影故事,描写的是政治家为了竟选成功,小择手段在电视节目中做手脚云云。
5. 新闻传媒的公共性
【答案】新闻传媒的公共性是指新闻媒介面向社会公众进行信息传播,是社会的舆论公器,具有塑造公众舆论的作用。作为传播社会信息的公共机构,新闻媒介必须尽力反映公众的态度与立场,必须维护公众利益。
6. 爱德华·默罗
【答案】爱德华·罗斯科·默罗是美国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1935年进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1937年开始主持该公司欧洲办事处工作。1938年他首先从维也纳向美国听众报道了纳粹德国入侵奥地利的消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从伦敦报道战况新闻,多次在英国广播公司大楼屋顶上进行德国空军轰炸伦敦的现场实况报道。他报道新闻的第1句话“这里是伦敦”在美国流传很广。他的客观、冷静的报道风格赢得了美国听众的信任。1954年,他在自己主持的“现在请看”电视节目中,持续地揭露了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侵犯人权的丑行,受到美国舆论界的赞赏,被誉为电视节目的开拓者。曾获国际埃米奖。
7. 知识沟
【答案】知识沟是蒂奇诺等人在《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距增长》一文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即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进而产生了知识沟。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两者之间的“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8. 网络虚拟社区
【答案】网络虚拟社区是指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最早的关于虚拟社区的定义由瑞格尔德做出,他指出,网络虚拟社区之间的个体存在着相互传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和特点。
9. 新闻选择
【答案】新闻选择是指新闻媒介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遴选,择定其中能够和值得传播的事实的过程。新闻选择通常表现为对稿件的选择,其实质则是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新闻选择包括三种类型:①内迫性选择。即使媒介得到的新闻都是值得发表的,在篇幅超负载的情形下,“把关人,,也只能舍弃其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这是一种受制于媒介内部技术条件而进行的选择。②需要性选择。新闻传播媒介要根据对受众已知需要的认识和未来需要的预期进行新闻选择。③外迫性选择。新闻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它必然受到社会环境诸因素的制约,这
种在外来因素限制下对新闻事实的取舍,就是外迫性选择。
10.《向导》周报
【答案】((向导》周报是中共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1927年5月迁至武汉,7月停刊,共出版201期。蔡和森、彭遴志、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罗章龙、赵世炎等是主要撰稿人。((向导》周报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向导》周报同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宣传工具进行了激烈的舆论斗争。国内读者赞扬它是“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11.新闻特写
【答案】新闻特写是指对新闻事件、人物活动和场景中富有特征的局部,作细致描绘和再现的报道形式。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它抓住新闻事件中一个富有特征的片断,或一位新闻人物活动的片断,采用文学笔法加以细致地描绘,使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从而获得具体的印象。亲切、具体、形象,是新闻特写的长处。它的形象化表现,既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效果,又有诱发联想的力量。特写以细致的笔触描绘局部,要求选材高度集中,富于特点,切忌贪大求全。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事物作动态描写和立体再现,力求给人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
12.选择性理论
【答案】选择性理论是大众传播受众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是指受众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选择性理论的存在说明,受众在大众传媒面前并不完全被动,而具有某种能动性,大众传媒并没有随心所欲地支配和左右受众的力量。
二、简答题
13.简述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发展给传媒业生态带来的影响。
【答案】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发展给传媒业生态带来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结构上的变化
在实体上,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是新型的传播一接收终端。
在内容上,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既有其独特的传播内容,但也并非完全独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新媒体传播内容独特
a.Web2.0时代,人人互动的新媒体使得大众可以进行内容生产,新闻博客、播客和微博上每时每秒都在产生新的信息。
b. 以往无法在传统媒体上刊载或播出的新闻信息得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