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22日,北京朝阳区一个钢筋加工厂的16名工人,在中午吃了食堂的炖白菜后出现呕吐,头昏等现象,被诊断为亚硝酸盐中毒。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含有亚铁离子,若误食亚硝酸盐,则使血红蛋白中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而丧失其生理功能,临床证明服用维生素C可以解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毒反应中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中毒反应中铁离子是氧化剂。 维生素C能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使其解毒。 维生素C将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使其解毒。 维生素C结合亚硝酸盐形成沉淀物质排出体外。
关于菌毛的叙述错误的是()。 比鞭毛短。 无运动性。 无抗原性。 与致病性有关。 性菌毛可传输遗传物质。
男,70岁,戴全口义齿一周,诉:口腔处于休息状态时固位尚可,说话时义齿易脱落,咀嚼时前牙区咬不紧东西,偶尔咬颊,临床检查可见,颊黏膜后部有一血疱。该患者咬颊的原因是() A.后牙排列覆盖过大。 舌体增大。 上、下后牙区远中基托过厚。 上、下后牙区远中基托过薄。 以上全不是。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脂蛋白。 磷壁酸。 RNA。 脂多糖。 肽聚糖。
患儿女,5岁,7月入院,诉发热5天,伴头痛、呕吐,精神萎靡。入院1天来抽搐2次,每次持续3~5分钟。入院时体温39.5℃,嗜睡状。脑脊液检查:微混,细胞数720×106/L,中性粒细胞0.18,淋巴细胞0.82,蛋白0.84g/L,糖及氯化物正常。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根据病程,临床分期是() A.前驱期。 B.初热期。 C.极期。 D.恢复期。 E.后遗症期。
患儿男,5岁,7月下旬因发热3天,呕吐8次,抽搐6次,神志不清入院。体检:体温41℃,昏迷状,压眶无反应,面色苍白,呼吸每分钟25次,心率每分钟136次,两肺可闻及痰鸣音,颈有抵抗,克氏征、布氏征均阳性,双瞳孔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腹壁、提睾、膝反射未引出。如果住院第2天,患儿体温仍然持续41℃,并出现呼吸困难及呼吸节律不齐,唇周青紫,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最可能的并发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