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一般均衡论的缺点是什么? 为什么它很少具有实际意义?
【答案】一般均衡论企图证明:供求相等的均衡不但可以存在于单个的市场,而且可以同时存在于所有的市场。但是,一般均衡论的证明要依赖于一些极为严峻的假设条件才能成立。这些假设条件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经济生活中往往并不存在。假设包括:
(l )完全竞争的假设。现实世界中不存在这种市场。
(2)回避规模收益递增的假设条件。在现实的世界中,虽然存在着规模收益递减和不变的情况,但收益递增的事例大量存在。事实上,递增的情况很可能占有决定性的地位; 世界各国的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的事实可以证实这一点; 企业规模的扩大正是为了取得收益递增的有利之处。因此,排除收益递增的情况的假设条件不但不符合事实,而且还和事实背道而驰。
(3)拍卖人的假设。瓦尔拉斯均衡和现在的一般均衡论都只有依赖于这一假设,才能保证均衡价格的存在。其原因之一在于:这一假设条件意味着,在拍卖人最终喊出能使市场供求相等的价格以前,当他喊出能使供求逐步趋向于相等的调节价格时,参与交易的人只能报出他们愿意出售和购买的数量,但不能据此进行实际的交易。这一限制是必要的,因为一般均衡论要求一切市场在同一时间达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如果容许参与交易的人在非均衡价格下进行交易,那就不能保证一切市场在同一时间达到均衡状态,从而也就不能保证一般均衡的实现。
从以上三个假设被违反的例子中可以看到,既然一般均衡论赖以成立的假设条件脱离现实已经达到很严重的程度,那么,该理论根据这些假设条件所取得的成果也必然是脱离现实的。
2. 怎样理解经济学中所说的成本?
【答案】经济学中的成本与会计中的成本概念是有区别的。会计中的成本是企业对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通常是指显成本,而经济学中的成本除了显成本以外,还包括隐成本。此外,经济学还引进了机会成本的概念。
(1)显成本与隐成本
在经济学里,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包含显成本和隐成本。显成本是指厂商为生产一定商品而在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所支付的实际费用,比如给工人支付的工资、为购买原材料所支付的货币、向银行支付的利息。它们可以从企业的会计账簿上得到反映。隐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自身所拥有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值总额,比如企业所有者自身的劳动,生产中使用自己所拥有的厂房、机器等。在经济学中考察生产成本时,应将隐成本包含在内。
对于许多小规模工商企业而言,隐成本所占的比重相当高。例如,自己投入的劳动、投入资金的
利息、自己用十经营的房屋等。我国农民在进行生产决策安排的时候,通常都没有计算自己投入的劳动,如果考虑农民进行生产的隐成本,就容易理解民工潮的兴起fo
对于许多大企业而言,最主要的隐成本是投入资金的利息。如果计算这部分隐成本,也就容易理解国企改革的迫切性了。
(2)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放弃的将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 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 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到资源酉己置的最优。
3. 假定某个社会有A 、B 、C 三个厂商。A 的边际成本为MC=4qA (q A 为A 的产出),其产品的市场价格为16元。此外,A 每生产一单位产品使B 增加7元收益,使C 增加3元成本。 (1)在竞争性市场中,A 的产出应是多少?
(2)社会最优的产出应是多少?
【答案】(1)在竞争性市场中,厂商A 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P=MC来安排生产,即A 的产出应满足:16=4qA 解得:q A =4。即在竞争性市场中,A 的产出为4。
(2)使社会最优的产出应该使社会(即包括A , B , C 在内)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7+16=4qA +3从中解得A 的产出为q A =5。故社会的最优产出为5。
4. (1)若企业支付工人报酬的方式可有两种选择,其一,给工人支付固定工资; 其二,按工人创造产出的一定比例支付报酬(即分成)。你认为哪种报酬支付方案更需要监督者进行监督? 哪些因素将决定企业支付方案的选择?
(2)工资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企业可能认为支付高于劳动供求均衡水平的工资是有利的,如何解释?
(3)企业愿意向教育水平高的工人支付更高的工资。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的信号理论是如何对此做出各自解释的? 你认为这对教育政策有何含义?
【答案】(1)给工人支付固定工资的报酬支付方案更需要监督者进行监督,分成方法具有更高的效率。决定企业支付方案选择的因素主要是工作的可分性,当工人的工作可以明确确定小同工人的贡献时,可以选择按分成方法付报酬。
(2)企业支付高于劳动供求均衡水平的工资主要是为了激励,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下,可以激励工人工作。
(3)企业向教育水平高的工人支付更高的工资,这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所作出的选择。企业的这种行为导致对教育的重视,因为较高的教育水平意味着较高的回报。
5. 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
【答案】(1)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用于判断市场机制运行效率的一般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
在既定资源配置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即不存在帕累托改进,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一个经济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满足三个必要条件:①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使用这两种商品的消费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 ②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任何使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者来说都必须是相等的; ③任何两种商品对于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等于这两种商品对于生产者的边际转换率。
(2)完全竞争市场之所以总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从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必要条件分别加以说明。
①从交换的最优条件来看,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每个消费者都会调整对商品的需求以满足从而实现效用最大化。既然各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那么各消费者购买任意两种商品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替代率等于全体消费者所面对的共同的价格比率。因此,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
②从生产的最优条件来看,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
整要素的需求以满足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单个生产者都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每个生产者都会调既然各生产者都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那么各生产者购买并使用的任意两种要素的数量必使其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全体生产者所面对的共同的要素价格比。因此,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都相等。 ③从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来看,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即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成本之比,每一消费者对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产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因此,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边际转换率。
(3)综上所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的三个必要条件都可以得到满足。换而言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作用下,整个经济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样的经济必定是最优效率的经济。
6. 为什么说租金或地租是经济租金的一种特例?
【答案】地租是经济租金的一种特例,原因在于:
(l )地租是当土地供给固定时的土地服务价格,因而地租只与固定不变的土地有关。供给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称为租金。换句话说,地租是当所考虑的资源为土地时的租金,而租金则是一般化的地租。
(2)固定供给意味着,要素价格的下降不会减少该要素的供给量。或者更进一步,要素收入的减少不会减少该要素的供给量。据此,也可以将租金看成是这样一种要素收入:其数量的减少不会引起要素供给量的减少。有许多要素的收入尽管从整体上看不同于租金,但其收入的一部分却可能类似于租金,即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这一部分要素收入被称为经济租金。
(3)经济租金的几何解释类似于生产者剩余,即等于要素供给曲线以上、要素价格以下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