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963美术理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答案】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在美术接受中的所谓“再创造”与“再评价”的接受现象是与人类和人类存在的历史性紧密相连的。

(1)美术作品不管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能面对不司地域的接受者,能超越作者的时代去面对无限的接受者。

(2)美术接受是的无限创造过程还依据作品本身结构的召唤性特征。需要接受者的积极参与填补和具体化作品中的空白和不确定点,完成这个召唤的结构。

(3)历史的发展是由先后之间的差异、区别、变化、不同所构成。社会制度、文化变迁等使得不同历史中的接受主体对同一件作品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而有所创造。由此,正是从人类社会文化的历史性,主体存在的历史性,艺术作品结构的召唤性,便构成了美术接受的无限创造性和评价性的客观依据。

2. 如何理解美术接受是构成美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

【答案】(1)美术接受和消费在其现实性上是美术活动的完成。如果没有美术接受与消费,美术创作与美术作品就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完成自己的任务。

(2)美术的接受与消费在潜在的意义上又同时是整个美术活动在观念与动机上的起点。美术接受与消费必然以观念上的动机、目的构成美术活动的起点和开端。

(3)美术的接受与消费贯穿于整个美术生产活动之中。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从预先构成作用出发提出了“隐含的读者”的概念,从美学接受对美术创作的影响方面看,“隐含的观众”既是隐含的,又是现实的。

3. 举例分析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答案】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常见于欧洲的主教座堂、大修道院与教堂。哥特式教堂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它形成了具有独创性的结构体系:首先是采用了尖券、X 形尖肋拱等建筑形式来减轻屋顶的重量,比罗马式半圆形拱顶更稳固,所以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更高旷、轻巧。其次是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直贯全身。不论是墙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划越细,装饰越多,也越玲珑,而且顶上都有锋利的、直刺苍弯的小尖顶。不仅所有的券是尖的,而且建筑局部和细节的上端也都是尖的,整个教堂处处充满向上的冲力。另外,哥特式建筑的窗户尺寸大大的增加了,一起应运而生的还有优美的彩色玻璃窗画。这种画也成为不识字信徒们的圣经。圆形的玫瑰窗象征天堂,各式圣者登上了色彩绚丽的玻璃窗,酷似丰富多彩的舞台画面。当人们走近教堂不仅产生对天国的神幻感,也产生装饰美感。由于它是玻璃

画能依靠光线的穿透而生艳,以其光色的奇妙而引人入胜。

4. 简述宋代风俗画的发展状况。

【答案】风俗画是人物画的一种,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在汉代就己出现,至两宋方呈现繁荣局面。

(1)宋代风俗画繁荣的原因

①两宋绘画的商品化促进以民间画工为创作主体的风俗画繁荣出现。宋代经济发达、都市发展,随着城市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文艺的兴起,绘画己不仅是少数人的雅玩和收藏,开始成为商品进入市场,两宋时期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绘画市场,民间画工人才辈出。

②宫廷画家参与风俗画创作,高超的技艺推动民间的创作,使人物画的主题、题材范围和表现手法比唐、五代有明显的变化和拓展。

(2)宋代风俗画的特点

①宋代风俗画以贴近生活的广泛题材,生动再现两宋的社会生活。宋代风俗画的题材相当广泛,包括货郎、婴戏、仕女、车马、街市、城郭、耕织、盘车以及村牧、村医、村学、粮运等,全方位地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

②“写真”、“尚趣”是宋代风俗画最突出的艺术特色。画家们熟悉市民群众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并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生动具体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通大众的生活、思想、情感与审美好尚,满足了社会中相当数量的市井百姓们的精神要求和审美需求,代表了人物画发展的新成就。

③宋代风俗画综合展现出宋代绘画在山水、花鸟、人物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宋代风俗画不同于传统人物画背景多留空白的做法,而将人物置身于真实可感的环境之中,人物与环境之间协调一致。

(3)两宋风俗画的代表作品

①北宋最具代表性的风俗画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汁梁繁荣热闹的都市风貌和汁河两岸的景物风光,不仅是古代绘画艺术的杰作,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的重要依据。

②南宋时期的风俗画进一步发展,供年节装饰的节令画进一步活跃。最具代表性的是李篙的《货郎图》,这幅画描绘了农妇携带幼童兴致勃勃的围观货郎担的情景,形象自然生动,是宋代风俗画中的优秀之作。

5. 简论美术创作中的题材。

【答案】(1)题材的含义

美术创作中的题材是指美术创作者所描绘的生活事件或者社会现象,是创作美术作品的基础。一般来说,美术作品的题材应该是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或者事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对观赏者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且不能是对事物本身的照抄照搬。因此,美术创作者必须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提炼,从中灌输自己的思维,采用虚构、概况等多种表现手法,让素材富有感染力。

(2)题材的表现

在美术作品中,无论是风景画还是人物画,其创作题材都来源于创作者的现实生活。从风景画来看,风景画一般描绘室外自然景物。由于创作题材的来源不同,风景画有不同的内容。就人物画来看,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历史人物,在创作时都离不开所描绘人物的历史文化背景,优秀的人物画应该能表现特定地域的、特定时期内的人物气质特征。

(3)题材的运用

美术创作中,必须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从特定的地域文化中提取具有特色的题材。只有这样,美术作品才不至于流域俗套,才能拥有真正的文化底蕴。

6. 美术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1)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美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想到此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同样应该明确的是,政治与美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

(3)美术与政治的关系,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学说中,是摆得很清楚的: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美术,而美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7. 美术家应具各什么样的艺术修养?

【答案】美术家的艺术生命在于不断的创造,而创造的根本条件在于其深厚的修养。美术家的修养应当是围绕着艺术创作进行的,最终的目的是为创作水平的提高服务。它主要包括:

(1)应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

①天赋只是一个人成为美术家的潜在可能,最终能否成为专业的美术家首先要取决十这种天赋是否得到开发和施展的机会。这就是走向专业美术家所必须的第一步,即专业技能的训练。

②同样的专业技能训练不可能培训出相同水平的美术家,其中原因除了其他修养的原因外,还与美术家个人的艺术天赋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天赋高的美术家往往在专业技能的训练中比其他人的水平要高。

③如果一味依赖与自己的天赋而轻视必要的专业技能训练的话,那么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也只是妄想,原来再高的艺术天赋也会因此受到抑制。因此,对于一切选择美术事业的人来说,无论他天赋有多高,过硬的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都是未来创作实践中不可缺少的的必要修养。

(2)应具备进步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艺术情趣

审美观念是人们在生活体验中按照自己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对外界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和观照,最后形成了自己关于美的看法和态度。艺术情趣是在审美观念确定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艺术某一方面特殊效果和偏爱。作为严肃的美术家,审美观念及相应的艺术趣味应当是进步和高尚的。

(3)应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水准

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整体的文化知识结构。就美术家而言,首先是与美术相关或相近的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