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贞元六书

,【答案】贞元六书,又称“贞元之际所著书”是冯友兰于抗战时期所著《新理学》、《新事论》、

《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六书的合称。其哲学思想是中国程朱理学与西方新实在论的结合,其新理学把世界划分为二,一个是此岸的现实世界,一个是彼岸的“理世界”现实世界的实际的物,都是相对的料,他是第二性的,理世界是万理俱备,万理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是第一性。物不过是理之实现。在人生观上面,区分人的四种境界,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

,我即万理之主宰。 “天地境界”的人“体与物冥”、“万物皆备于我”

2. 尚校院系调整

,对【答案】高校院系调整是指为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根据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旧的高等教育制度、教学组织所采取的改革措施。院系调整从1951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到1953年基本完成。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逐步创办函授学校和夜大,为大量吸收工农成分的学生进人高等学校准备条件。调整工作以华北的北京、天津,华东的上海、南京为重点,先确定专业设置,然后统一调配师资。经过这次调整,高校的性质和任务更加明确,特别是高等工业院校得到很大的加强。但也存在机械搬用苏联经验、不适当取消专业等缺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成长和合理使用。

3.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答案】“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是陈云在中共八大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陈云这个设想,不仅突破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而且涉及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合法存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的问题,对当时经济体制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共为了把党的工作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而于1978年底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全会之前,党中央专门召开了历时36天的工作会议,为全会做了充分的准备。邓小平在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5. 行宪国大

【答案】在国民党军事失败、政治经济面临严重危机的形势下,蒋介石为使其统治合法化,1948年3月29口至5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所谓“行宪国大”其中心议题就是选举总统、副总统,开始实行民主宪政。4月19日,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为中华民国总统。之后副总统的选举则集中突显了李宗仁、蒋介石之间的矛后,蒋介石意欲让孙科当副总统,李宗仁不顾蒋介石的意愿与孙进行竞争,最终以微弱优势胜出,4月29日,李宗仁当选副总统。在外部危机、内部矛盾严重的情况下,行宪国大充分暴露了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激烈。

6. 北戴河会议

【答案】北戴河会议是指1958年8月在河北省北戴河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讨论了1959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工农业生产和农村人民公社、商业工作、教育方针、加强民兵工

,决定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作等问题。会议还讨论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人民公社。北戴河会议结束后,全国范围内很快形成了全民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

7. 百家齐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答案】百家争鸣”是我国发展科学和艺术的重要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这是1956年4月,中央政治局在讨论十大关系时确定的。1951年,毛泽东为中国戏剧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3年前后,毛泽东针对学术研究中的不同观点的争论,提出了“百家争鸣”。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应邀向在京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经验教训,也借鉴了外国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性和长期性的正确方针。这个方针提出后,在科学界和文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活跃了人们的思想,使科学文化艺术界的各部门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8. 华北事变

【答案】华北事变是1935年继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为侵占华北,制造的一连串侵略事件的统称。1935年6~7月,《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签订后,中国在河北和察哈尔的主权大部丧失。

,企图使冀、察、绥、鲁、晋五省脱离中国。日本帝国主义又策动汉奸制造“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10月,日本在河北省的香河指使汉奸暴动,占领县城。11月,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

,12月,国民党政府指派宋哲元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关于“华自治委员会”

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9. 一·二八事变

【答案】一·二八事变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支援和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掩护其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丑剧,在上海挑衅引发的冲突。日本海军陆战队在1932年1月28日夜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通过一·二八事变,日本达到了拼凑伪满洲国和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的双重目的。

10.蒋冯战争

【答案】蒋冯战争是1929年蒋介石与冯玉祥之间的战争。1929年蒋介石在征讨桂系得手获胜后,为了进一步消灭异己力量,立即转移兵力,进攻冯玉祥的西北军。5月中旬,冯玉祥令驻山东、河南的西北军退守憧关,蒋介石兵分三路大举进攻,在蒋的武力进剿和内部瓦解的困境下,冯玉祥被迫于5月27日通电下野。蒋介石失去了进攻的口实,蒋冯军事冲突结束。

二、论述题

1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如何形成的?

【答案】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

(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经济特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

(2)1984年3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洪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海南行政区。

(3)1985年,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划为沿海经济开发区。

(4)1988年,将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全部对外开放,形成环渤海开发区。

最终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12.“五四”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其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斗争的简要情况。

【答案】(1)“五四”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①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进步刊物

各地出现了一大批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进步刊物,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其中主要有“五四”前出版的《新青年》、《每周评论》、北京《晨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五四”后在长沙创刊由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

②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全国给地陆续出现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北京,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下

1920年5月, 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上海,陈独秀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③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