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620汉语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隶变

【答案】隶变是指由小篆经过一系列形体的改变从而成为隶书的过程。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有隶变,才有今天的汉字。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2. 成语

【答案】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1)成语的基本特征

①意义完整; ②结构定型; ③风格典雅; ④充当语言的备用单位。

(2)成语的来源

①神话寓言; ②历史故事; ③诗文语句; ④口头俗语。

(3)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的意义改变了,例如“明目张胆”,古代用它来形容小畏权势,敢说敢为,有胆略有气概,含褒义。到后来,“明目张胆”的感情色彩完全变了,用来指公开地大胆地干坏事。

3. 定语

【答案】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成分。能够充当定语的词主要是形容词,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分词、定语从句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语。汉语中常用“……的”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例如“我们的国家”,定语“我们”修饰中心语“国家”。

4. 音位的自由变体

【答案】音位的自由变体是音位变体的一种。它是指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例如重庆、武汉、南京等地的[n]和[1],

东北有些地方的和

和,在相同的环境中随便念哪一个都可以,那么[n]和[[1]

以及是相对应的自由变体。

二、分析题

5. 请分析下列多重复句。

例:我想喊他等等我,‖(转折)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并列)不叫他,‖(假设)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

(1)别人说得对,我们就应该欢迎,并要向别人的长处学习; 别人说得不对,也应该让别人说完,然后慢慢加以解释。

(2)我们的资金有限,技术力量不足,人口又多,搞现代化,不能不考虑到先化什么后化什么的问题,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有一个合理安排。

【答案】(1)别人说得对,‖(顺承)我们就应该欢迎,‖(递进)并向别人的长处学习; |(并列)别人说得不对,‖(并列)也应该让别人说完,‖(顺承)然后加以解释。

(3)我们的资金有限,‖(并列)技术力量不足,|(并列)人口又多,|(因果)搞现代化,不能不考虑到先化什么后化什么的问题,‖(解说)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并列)有一个合理的安排。

6. 用严式音标给下列汉字注音,并归纳/a/的音位变体及其分布条件:

(1)造

(2)家

(3)建

(4)权

(5)快

【答案】(1)造

(2)家

(3)建

(4)权

(5)快

/a/的音位变体及其分布条件具体如下:

音位 音位 变体出现条件 举例

[a] 出现在韵尾[-i]或[-n]之前 [ai][an]

[A] 出现在无韵尾的音节 [ iA][uA]

/a/ [a] 出现在韵尾[-u]

7. 请分析下列多重复句。

例:我想喊他等等我,‖(转折)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 |(并列)不叫他,‖(假设)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

(1)小松收入微薄,而且上有父母,下有子女,但是为人慷慨大方,经常帮助比他更困难的朋友。

之前 [au]

出现在韵头[i-]和韵尾[-n]之间

(2)有些人由于不懂逻辑,因此对别人不合逻辑的言论,不但不能觉察它的荒谬,反而随声附和,人云亦百。

【答案】(1)小松收入微薄,‖(并列)而且上有父母,下有子女,|(转折)但是为人慷慨大方,‖(并列)经常帮助比他更困难的朋友。

(2)有些人由于不懂逻辑,|(因果)因此对别人不合逻辑的言论,‖(顺承)不但不能觉察它的荒谬,|||递进)反而随声附和,人云亦云。

8. 多义词“走”至少有下面几个义项,请分析它们的基本义和转义。并说明义项转化的途径。

义项1: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如“我快点儿走。”

义项2:移动、挪动。如“它(指手表)不走了。”

义项3:离开、去。如“他刚走,去图书馆了。”

【答案】(1)“走”的基本义和转义

多义词“走”的几个义项中,义项1是基本义,义项2和义项3是转义。

因为义项1是“走”在现代最常用的词义,所以它是基本义; 义项2是义项1的引申义,义项3是义项1的比喻义。

(2)义项转化的途径

有的词有几个义项,几个义项之间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其中至少有一个义项是基本的、常用的; 其他的义项一般是由这个义项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前者称为基本义,后者称为转义。词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

①引申是指由两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引申出新意义的方法,是指人们在认知中因为AB 两事物之间联系密切,可以用其中的一种现象来指称另一种,例如“兵”最早的意思是一种兵器,由于兵器总是被士兵使用,所以后引申为“士兵”的意义,这种就是义项转化中的引申。

②比喻是指由两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联系而派生出意义的方法。这种相似主要体现在外形的相似、某种性质的相似、整体和部分的相似。例如“熟”原指食物烹熟,后因性质的相同而引申为植物成熟和熟悉等意义。

9. 分析以下各句,指出句型或句式并说明主语和谓语的语义关系。

(1)这支毛笔可以写大楷。

(2)我的青春我做主。

(3)当丁香花盛开的时候,春天伴随着花香悄悄地走来了。

(4)妈妈嘱咐孩子早点儿回家。

(5)这件事让大家为难了。

【答案】(1)动词谓语句。谓语“写大楷”表示主语“这支毛笔”的结果。

(2)主谓谓语句。谓语由主谓短语“我做主”充当,“我的青春”充当谓语的受事主语。

(3)存现句。谓语“走来”表示主语“春天”的出现。

(4)兼语句。“孩子”既做大谓语“嘱咐”的宾语,又做小谓语“回家”的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