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阐述教育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案】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是通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逐渐演变产生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有其政治、经济、教育与心理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1)政治与经济背景
①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运动的蓬勃发展,腐朽的封建制度迅速崩溃,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繁荣发展。
②19世纪的后半期,英国己被称为“世界工场”,占据了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北美殖民地人民就掀起了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并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的改革,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我国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从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直到1949年解放。
③19世纪的60年代末,欧美各大国都先后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各项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完全统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也大体完成,生产和交换具有了更广阔的国际性质。至此,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一个世界体系。
(2)教育背景
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同时,迫切要求普及文化教育,为它提供具有文化科学知识、能掌握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与科学管理机器大生产的统治人才和大量的熟练工人。于是,在19世纪的后半期,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界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破除封建等级教育以利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革。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都先后实行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制度。
②随着教育事业在社会生活中的蓬勃发展,作为按一定社会中一定阶级的要求而传递人类文化和文明的教育过程本身,也愈来愈受人注目。当时,一些教育家从他们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到,为了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向着他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必须研究和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习活动和规律,以改善教育过程的组织,提高教育工作的效力。他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学知识对教育工作者十分必要。如著名的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曾主张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本性,并提出“教学要心理化”,这在客观上推动着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3)心理科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发生,同当时心理科学的发展是直接相连的。心理科学的发展,为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2. 请阐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与其教学阶段理论的关系。
【答案】①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包含信息流和控制结构这两个组成部分。信息流是指信息从一个假设的结构流到另一个假设结构中去的过程。除信息流之外还包含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组成的控制结构。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的动机。因为学生对学习有某种期望,教师给予的反馈才会具有强化作用。执行控制即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认知策略,执行控制过程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
②加涅的教学阶段理论
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加涅认为,每一个学习动作可以分解成八个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
③加涅的信息加下学习理论与教学阶段理论的关系
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学习者的头脑内部都进行着信息加工活动,使信息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直到学习者用作业的方式作出反应为止。教学程序必须根据学习的基本原理来进行。在学习结果(即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态度)确定之后,它们必须按照教学工作目标的适当顺序安排。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内部学习条件,创设或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3. 如何利用迁移规律提高学习与教学效率?
【答案】教育系统中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接受及掌握经验,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与品德。而迁移是实现这-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教学是否达到目标的可靠标志。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掌握和应用学习迁移的规律,以提高教学成效。
①精选教材: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就必须精选。精选的标准就是迁移规律,即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同时,还必须包括基本的、典型的事实材料。在精选教材时,要注意其时代性,吐故纳新,不断取舍,使之既符合科学发展的水平,又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从迁移的角度,合理编排教材的标准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结构化、一体化和网络化是一致的,其关键是建立教材内容之间的上下、左右、纵横交叉的联系。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可以将繁琐、无序、孤立的信息转化为简明、有序、相互联系的内容结构。而有组织的合理的教材结构又可以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层次的加工与理解,有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学习达到融会贯通。
③合理处理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宏观方面,即对学习的先后顺序的整体安排。教学中应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教学的主干结构,并依此进行教学。微观方面,即具体的每
一节课的安排。教师应合理组织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依据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等顺序来沟通新旧经验、建构经验结构。
④教授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迁移能力,因为学习方法中包含了许多非常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提高迁移的意识性,防止经验的惰性化。教学中不仅需要教给学生组织良好的信息,还必须教授必要的学习方法。从根本上改善迁移能力,提高学习与教学的效率。
⑤加强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目的就是要在各种新条件下加以应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通过广泛的迁移去发展智力和才能。基本概念和原理概括化程度较高,又是一门学科各部分知识的“共同因素”,因此,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原理、法则和规律的教学上。
⑥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学习内容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情境最好相类似,这样有助于学习的迁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取那些与原理原则的具体运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讲解和学习,使学生能脱离学习原理、原则的背景把握其实质,并能在遇到该原理、原则适用的背景时,准确地运用原理、原则去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
4. 常见的教学测验有哪些类型?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答案】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学测验可以用来测量和评价学生在一定群体中的等级,也可以用来测量和评价学生是否有效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常见的教学测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教学测验的类型
①常模参照测验与标准参照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学生团体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就某学生得分的高低来说明其在学生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将学生分类排队。学生成绩的高低是相对的。
标准参照测验是指在学校里,凡是参照规定的作业标准,核对学生的测验得分,评定其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的测验。
②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与总结性测验
准备性测验:一般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施行,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未来的教学活动的准备状态,即是否具有完成新的教学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有效地安排教学。
形成性测验:一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程度,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总结性测验一般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目的在于考查教学目标达到何种程度,判明是否有必要修订教学目标,重新进行补救教学,同时,检查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否得当,教材的安排是否合理并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其目的在于对整个教育活动所取得的较大成果作更为全面的评价。一般在形成性测验的基础上进行。
③标准化学绩测验与教师自编测验
标准化学业成绩测验是指由学科专家和测验编制专家共同按照标准化程序为受过某种教学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