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体育大学应用心理学617心理学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AT )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被试可以自选测量模型
B. 被试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C. 被试可以自选试题
D. 被试接受的试题会有所不同
【答案】D
【解析】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ATs ),将项目按难度等级排定顺序,如果受测者在某一难度标准上答对了几道题,则测验程序就会自动将其带到更高难度的项目测验中,由电脑程式最终可以认定受试者所处的难度等级。这种方法缩短了整个测量时间。
2. 某测验用百分等级表示测验结果,其受测者的测验结果低于平均分一个标准差。他在该组被试中的百分等级是( )。
A.10
B.16
C.34
D.50
【答案】B
【解析】根据百分等级的计算方法,低于平均值一个标准差对应的概率为16%,即有16%比某受测者分数更低,所以其百分等级为16。应选B 项。
3. —个7岁儿童甲智龄为8岁,一个12岁儿童乙智龄为14岁,用比率智商来衡量智力水平的高低,这两个儿童的智力水平高低为( )。
A. 甲小于乙
B. 甲等于乙
C. 甲大于乙
D. 无法比较
【答案】A
【解析】比率智商等于心理年龄/实足年龄率智商为
。所以甲的比率智商为,乙的比
所以甲的智力水平小于乙。
4. 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要有( )。
A. 代表性
B. 特殊性
C. 相关性
D. 可比性
【答案】A
【解析】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要有代表性。从一个较小的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所获得的分数通常比来自较大的但定义模糊的样本的一组分数还要好。
5. 成就测验是测量某种知识、技能训练结果的测验,它属于( )。
A. 典型行为测验
B. 最佳行为测验
C. 标准行为测验
D. 问题行为测验
【答案】B
【解析】最佳行为测验是以测量被试的最佳行为表现为目的。典型行为测验的目的不在测量被试能力的高低,而是测量其是否具备某种(或某些)典型行为。成就测验是对个体在一个阶段的学习或训练之后知识、技能的发展水平的测定,属于最佳行为测验,即要测量出被测者的最好水平。
6. 在顺序量表中,变量具有( )。
A. 相等单位
B. 绝对零点
C. 等级
D. 可以做四则运算
【答案】C
【解析】顺序量表又称“等级量表”、“位次量表”或“秩序量表”,是比较性量表,是将许多研宄对象同时展示给受测者,并要求他们根据某个标准对这些对象排序或分成等级。在测量过程中,顺序量表根据事物某一特点,将事物属性分成等级,用数字表示。顺序量表反应事物的类别的差不必相同,不具有等矩性。
7. 假设你要测查一个儿童的智力,你测量了他眼眉以上头的周长,你测量了5次,得到了一个平均值,然后将平均数乘以7得到该儿童的IQ ,这种测量IQ 的程序( )。
A. 不可信,也无效
B. 不可信,但有效
C. 可信,但无效
D. 即可信又有效
【答案】C
【解析】测量该儿童眼眉以上头的周长的结果是相对稳定的,即是可信的。但是用眼眉以上头的周长乘以7得到IQ ,则是没有根据的,即是无效的。
8. 测验题目的混合螺旋式编排方式的特点是( )。
A. 将不同性质的测验题目交叉排列
B. 将性质相同的题目归为若干分测验
C. 难以维持被试作答的兴趣
D. 难度逐渐降低
【答案】A
【解析】混合螺旋式编排方式是先将各类测验题目依难度分成若干不同的层次,再将不同性质的测验题目予以组合,作交叉式排列,其难度则渐次递进。此种排列的优点是被试对各类测验题目循序作答,从而维持作答的兴趣。
9. 测验长度,亦即测验的数量,是影响信度系数的一个因素。一般来说,在一个测验中增加同质的题目,( )。
A. 可致信度提高
B. 可致信度降低
C. 对信度无影响
D. 对信度有影响,视情况而定
【答案】A
10.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样本团体越同质,分数分布范围越小,测验效度就越( )。
A. 闻
B. 低
C. 大
D. 接近1
【答案】B
【解析】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样本团体越同质,分数分布范围越小,测验效度就越低;样本团体越异质,分数分布范围越大,测验效度就越高。
11.最早提出离差智商概念的是( )。
A. 比奈
B. 西蒙
C. 韦克斯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