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中国新诗研究所853中外文学史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填空题

1. 麦列霍夫·葛利高里是苏联小说______中的男主人公。

【答案】《静静的顿河》

【解析】《静静的顿河》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它描绘了1912年至1922年间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两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顿河两岸哥萨克人在这10年中的动荡生活,广泛地反映了哥萨克独特的风土人情,哥萨克各个阶层的变化、广大哥萨克在复杂的历史转折关头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以及卷入历史事件强大旋涡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

2. “奥勃洛摩夫性格”之说源于俄国小说家______的小说《奥勃洛摩夫》。

【答案】冈察洛夫

【解析】《奥勃洛摩夫》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伊凡·亚历山大洛维奇·冈察洛夫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对腐朽没落的地主奥勃洛摩夫一生的叙述,客观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40至60年代俄罗斯的现实生活,鲜明地揭示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的腐朽与黑暗,预示了农奴制必将走向灭亡,成为了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最强音。

3. 1830年,雨果的剧作《欧那尼》上演,引发了法国文艺界的一场大战,争斗双方的文艺派别倾向分别是______。

【答案】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解析】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斗争,即著名的“长发对秃头”的战斗,最后浪漫主义获得了胜利,结束了古典主义戏剧在法国剧坛的统治地位。

二、名词解释

4. “解冻文学”

【答案】“解冻文学”是西方学者对苏联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一股文学思潮的概括。它是指以小说《解冻》为标题,在苏联的50年代出现的一批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家作品。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第二次作代会召开,彻底纠正“左”的偏向,作家们开始大胆地表现生活矛盾和冲突以及黑暗面。西方评论界认为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将这股新的文学潮流称

,它倾向于对过去的僵化的文学模式的反叛,更多的是以一种理性的、清醒的态度作“解冻文学”

来对待历史,对待现实生活。

5. 但丁的《论俗语》

【答案】但丁的《论俗语》是但丁用拉丁文撰写的最早的一部关于意大利语及文体和诗律的著作。其创作目的在于引起知识界对民族语言的注意。书中阐明了俗语的优越性和形成标准意大利语的必要性,对于解决意大利的民族语言和文学用语问题起过重大的作用。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但丁用意大利语写作《神曲》的理论根据。

6. “片夫卡式”

【答案】“卡夫卡式”是人们对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卡夫卡作品风格的概括。它如同“莎士

,已成为一个美学概念。在内容和主题上,比亚化”和“席勒式”“卡夫卡式”意指作品大多描写

人的内心状态,揭示现代西方人个性丧失、人性异化的主题,展现物化状态下人们的精神痛苦和孤独无依。在艺术上,“卡夫卡式”追求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具有象征、悖谬、怪诞、神秘性和多义性的特点。

7. 《春香传》

【答案】《春香传》是朝鲜人民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最早产生于14世纪高丽恭愍王时代,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最终形成完整的作品。《春香传》在朝鲜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正如《红楼梦》之于中国古典文学一样。故事讲述了艺妓成春香和贵公子李梦龙之间迂回曲折的爱情故事,根据不同版本的流传,两人的结局也不尽相同。它和中国的《红楼梦》、日本的《源氏物语》并称亚洲三大古典巨著。

8. 风雅之寂

【答案】风雅之“寂”是俳谐美学及日本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个关键词。“寂”是对俳谐创作的

,其次是视觉上的“寂”概括。“寂”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层面:首先是听觉上,即“寂静”、“安静”

,最后指的是一种抽象的精神要素,是心理学上的含义,是一种主观的的颜色,可称之为“寂色”

感受。

9. 迷惘的一代

【答案】迷惘的一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语出美国女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的评价。后来成为以海明威为中心的文学流派的名称。迷惘的一代由一些美国作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后来影响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以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为代表。这些作家大多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应征入伍的年轻人,在战争期问饱受身心创伤,在战争结束后失去了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找不到出路,在孤独、迷惘、仿徨中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进行消极反抗。“迷惘的一代”的创作,真实地反映了战后年轻人迷惘苦闷的精神状况。海明威的作品《太阳照样升起》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迷惘的一代”在创作形式上勇于创新,语言具有简约主义和口语化倾向,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深远。

三、简答题

10.为什么说《新爱洛依丝》是18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小说?

【答案】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依丝》是卢梭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写爱情悲剧的小说。《新爱洛依丝》之所以被誉为18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小说,原因在于:

(1)它表达了作家的民主主义思想,成为18世纪启蒙文学的代表

《新爱洛伊丝》的爱情描写有别于以前的爱情小说,这首先是因为它的反封建意义。小说通过朱丽和圣普乐的爱情悲剧,挞伐了封建专制社会和封建婚姻的门第观念,表达了争取自由的强烈愿望。在描写过程中,作家常常借人物来表达自我的各种社会思想。卢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富有民主精神的一位思想家和文学家,其民主主义思想的表达,拓展了小说的社会容量,也加深了小说的批判力度,加强了这部作品在启蒙文学中的代表性。

(2)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包含了卢梭的思想

《新爱洛伊丝》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还是一部哲理小说,其中包含了卢梭的主要思想,无论是教育观点、文艺观点、农村经济、社会平等的理性、宗教观点,还是园艺、决斗、自杀,小说都有所触及,甚至进行长篇议论。卢梭从社会、政治、经济等角度去丰富小说的内容,扩大了小说的容量。小说的中心内容——爱情描写——便获得了赖以存在的社会背景,从而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意识的根深蒂固和它对人们精神的危害。

(3)开启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它在描写的内容和方法上,突破了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哲理小说的局限,开启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它不仅以激烈的感情、美丽的大自然作为描写对象,而且还以饱含情感的笔墨,采用情景交融的方法子以再现,既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文学性上超越了18世纪的启蒙文学,并以其创新性的贡献预示了下一个文学时代的到来。

总之,这是一部承上启下的作品,反映了18世纪启蒙文学要求自由的呼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和社会习气,并在内容和风格上率先表现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11.安娜是一个堕落的女人吗?

【答案】安娜不是一个堕落的女人。

(1)安娜是一个坚定的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

她的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在作者的最初构思中,安娜是一个堕落的女人。但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改变了这种构思,赋予了安娜许多令人同情的和美的因素。安娜还是少女的时候,由姑母作主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卡列宁伪善自私,过于理性化而生命意识匮乏,他的主要兴趣在官场,是一架“官僚机器”。

(2)安娜是一个真诚、善良、富有激情、生命力强盛的女性形象

她与这样的丈夫生活在一起,不知爱情为何物,这种生活窒息了她的生命活力。在和握伦斯基邂逅之后,她那沉睡的爱的激情和生命意识被唤醒了。此后,她身上流露出一种纯真的、发自内心的对真正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

(3)托尔斯泰对安娜的态度是矛盾的

他一方面认为安娜的追求合乎自然人性,是合理的; 另一方面,从宗教伦理道德观来看,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