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9专业基础课(A)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答案】(1)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命运
①三种政治力量。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a. 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b. 民族资产阶级;
c. 下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②三种建国方案。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a.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b. 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c. 工人阶级及其进步势力的方案,主张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③两种国家命运。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2)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主要是因为:
①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这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
a.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b. 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②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
③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主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总之,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
一方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 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案】(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主要体现在:
①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②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③从战争性质上来看,抗日战争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 日本是非正义、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④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基本经验:
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
③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3.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 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答案】(1)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主要有:
①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经济文化极度落后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阔步前进。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步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确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赢得政治独立的基础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台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得到确立、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蓬勃发展。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成功实践。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有步骤、分阶段地稳步推进,逐步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一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人权事业健康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推进。
③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而来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方面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增强综合国力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撑。
④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受到外部封锁。为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为国内和平建设取得良好的外部条件,毛泽东、中共中央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20世纪70年代以中美关系为突破口,带动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建交高潮,为后来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倡导改革的同时,推动对外开放形成了崭新的局面。以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是国家面临的中心任务。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⑤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近代以来中国屈辱的历史告诉中国人民,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主权,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现代化国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决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