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姜先生,25岁,低热、乏力、盗汗、消瘦、咳嗽、咳痰1个月,诊断为肺结核。对此患者饮食正确的护理是()。 A.限制体液摄入量。 给予高蛋白饮食。 咯血患者暂时禁食。 多食含维生素丰富的食品。 多食含纤维素食物。
某女患者,40岁,企图自杀。服用大量巴比妥严重中毒,送来医院时,呼吸已经停止。马上对病人进行洗胃。无效。在没有其他对抗措施的条件下,采用了在当时还没有推广的人工肾透析治疗法进行抢救,收到了很好的疗效。为了抢救病人,采用了治疗性试验。对此做法,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动机是好的,但得失结果一时难以下结论。 是符合医学道德的医学行为。 即使是抢救成功,也不合乎道德规范。 即使不幸造成死亡或伤残,也不能逆推动机不好。 本案例医生的选择是正确的。
患者,男,32岁,因工作不顺,口服了有机磷农药。入院查体:昏迷,瞳孔缩小,面肌颤动,呼气有大蒜味,抽血查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是50%。有机磷中毒最常用的药物为阿托品,护士需观察是否达到阿托品化,其表现正确的是()。 A.瞳孔缩小。 皮肤湿冷。 颜面苍白。 心率增快。 烦躁不安。
某女患者,59岁,因患肝硬化腹腔积液,肝硬化失代偿期住进某市中医院,经治疗病情未见改善。反而加重,出现肝性脑病,多次昏迷,处于濒死状态。其子在得知母亲已治愈无望时,向主管医师提出书面请求:为其母实施"安乐死",以尽快解除病人濒死前的剧痛。在家属再三请求之下,主管医师于1986年6月28日下了医嘱。先后两次注射复方冬眠灵175mg,病人安静地死去。之后,主管医师及病人的儿子二人均以故意杀人罪被起诉立案,主管医师先后两次被收审,并被逮捕羁押一年,后经市人民法院多次公开审理及诉讼后,才宣告主管医师无罪释放。从医学伦理方面对该医师所作所为的正确评价是()。 完全正确,其选择在医学上有充分依据。 完全错误,医师实行安乐死与杀人无异。 法律允许,但在伦理上是成问题的。 法律允许,在伦理上也是说得通的。 没有处理好医学决策与伦理判断之间的矛盾,是有着严重的伦理问题的。
患者,男,32岁,因工作不顺,口服了有机磷农药。入院查体:昏迷,瞳孔缩小,面肌颤动,呼气有大蒜味,抽血查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是50%。患者清醒后又出现心慌、胸闷、乏力、气促、食欲减退、唾液分泌明显增多等,护士观察到此类现象时考虑是()。 A.阿托品化。 阿托品中毒。 呼吸衰竭。 中间综合征。 心功能不全。
患者,姜先生,25岁,低热、乏力、盗汗、消瘦、咳嗽、咳痰1个月,诊断为肺结核。对此患者做结核菌素试验,正确的判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