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 A.权力重心在中书。 B.皇权逐步加强。 C.外朝受内朝牵制。 D.三省已具雏形。
戴逸先生评论清王朝某项制度时说:“它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直接听命于皇帝,帮助皇帝出主意,写文件,处理重大政务,如升革文武官员、审理重大案件、制定大典礼节、查考兵马钱粮等。”与“它”相关的是() A.“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中书取旨,门下封驳”。 C.“首辅独专票拟,阁权至重”。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南宋理宗时,大臣杜范说:“凡君德之过衍、朝政之差缪、庙堂之塞蔽、臣工之邪匿,人所不敢盲者,台谏皆得以敷陈而劾奏之。”上述材料表明宋代() A.发挥监察权对行政权的制约作用。 B.儒学复兴营造了士大夫的议政环境。 C.建立起“内重外轻”的行政格局。 D.建立起“文重武轻”的官僚格局。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有人说,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大量内容就是围绕限制政府而进行的制度设计和实践,而这也正是西方所谓“宪政”的实质性内容。美国为“限制政府而进行的制度设计和实践”是() A.共和主义。 B.联邦制。 C.分权制衡制。 D.两党制。
有人认为,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上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