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答案】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表现为:
(1)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从文献记载来看,我国的家庭教育最早始于西周,是学校教育的补充。由于古代的学校教育不够发达,教育对象又多半限于官僚贵族子弟,大多数平民百姓的子女很难入学就读,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更大了。
(2)家庭教育可以塑造人们的民族文化心理、维护社会的稳定
旧时家庭教育的启蒙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宋代无名氏编)、《千字文》和《幼学琼林》,稍后则是四书五经之类。诗礼之教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家庭教育的专著,涉及封建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其精华部分在塑造人们的民族文化心理、维护社会的稳定方面,起过积极作用; 有关尊老爱幼、勤政廉洁、为人正直、勤奋学习、节俭朴素等内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2. 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及其意义。
【答案】(1)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书院是我国封建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从宋代到清末,历时一千余年,管理制度与教学方式跟国子监与太学等有很大区别,在我国教育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教育书院的出现和兴起是在宋代初年。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有:
①教学方法除教师讲授外,还同时注重学生自学。朱熹为此还制定了六条读书法则:居敬持志(讲学习态度); 循序渐进; 熟读精思; 虚心涵泳(以上讲学习方法); 切己体察; 着紧用力(以上讲领会方法)。
②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相结合。中国古代的书院既是教育教学的中心,学术研究的基地,也是著名学者进行学术活动的中心。书院的主持人多为名师宿儒,既热衷于从事培养人才的教育教学工作,又积极从事学术理论的研究与传播。如宋代的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和w 麓书院的教学活动,使书院成为当时理学学术的中心。
③书院在教学方面的最大特点是朱熹创立的“讲会制度”,即学术辩论制度。这种讲会制度对促进学术交流和理学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2)古代书院教育的意义
书院教育为当时的社会上的平民提供了读书的场所,为国家培养了人才。在当时促进了学术的交流和发展,对于现今的学校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 举例说明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
【答案】较之西方艺术,中国的传统艺术有如下四个明显特点:
(1)“礼乐一体”的原则
“礼乐一体”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是有礼必有乐,乐附于礼。第二是乐在诸多艺术中独具至尊地位。历代儒家学者都把“乐”看作是道德感化和政治教化的手段。儒家所推崇的周公“制礼作乐”,即是把礼乐一并作为维持西周奴隶主通知的两大支柱,因而一旦到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社会变化,孔子就认为是“礼崩乐坏”。由于儒家的不断提倡和发挥,礼乐并列为封建统治者的工具,乐也在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占有崇高地位。封建帝王的各种礼仪活动,都有乐曲相配,因此朝廷总是拥有庞大的乐队,并且由“太常寺”负责管理。
(2)融合互通的精神
即中国艺术的诸门类不是各自为域,互不相关的,而是彼此相通,融合为一的。汉唐以后,流行书画,二者结合得难以分家,向来被称为“书画同源”,其理论和技法都是相通的。中国历史上的画家,往往同时又是书法家。
(3)注重神韵的技法
即中国艺术注重表现事物的意趣和人的内在感情,要求在艺术创作中突出神似。我国古代的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们都非常重视“神似”这个问题。“神似”就是要求艺术创作要表现对象的典型特征,揭示它们的内在精神。顾恺之说的“以形写神”以及传说他画人很注意一双传神的眼睛; 南齐书法家王僧虔说的“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等,其含意都是强调艺术创作不能追求形似,而要追求神似。注重神韵、大笔写意是中国艺术的本质特点。
(4)用于教化的目的
即传统艺术很重视艺术的目的性和社会功能。从孔子开始,儒家学者就非常重视《诗经》的思想教育作用。孔子日:“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就是说《诗经》的思想教育作用是可以感发人的意志,可以观察兴亡得失,可以提高人的道德修养,还可以表现人们的哀怨情绪以批评不良政治。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为国君效力。
4. 长江与黄河在中国文化发生、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黄河与长江是中国两条最大的河流,它们从西向东,把中国的国土由南至比划分为三个自然带,构成了不同的气候和水土条件,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最充足的乳汁。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哺育了中华民族,哺育了中华文明
①黄河流域是远古先民最早栖息繁衍的地带,也是华夏最早发祥的地带。黄河流域发现的古人类新石器文化遗址数量最多,空间分布范围也比较集中。
②黄河及其众多的支流,为古代簇聚于此的先民提供了灌溉和航运之便:它们流经的地方,形成许多东西向或东北一西南向延伸的山谷和盆地,气候温和,出入便利,成为人们理想的簇聚区。在这些条件之下,黄河流域的文化最早发育成熟起来,因而成了中国文明的最早发祥地。
(2)长江是中华文明的第二个哺育区
①在长江流域发现的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仅次于黄河流域地区,而且主要集中在川滇地
带、汉水中游和苏皖平原。长江下游以太湖平原为中心,长江中游则以江汉平原为中心。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以稻作为代表的水田农业文化是在中国文化中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由于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运交通便利,又诱发了发达的商贸文化、丝织工艺文化、园艺文化和园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