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 )

A. 识字为主

B. 读书为主

C. 学事为主

D. 穷理为主

【答案】C

2. 在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中学阶段最早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需要的学制是( )

A. “癸卯学制”

B. “壬子癸丑学制”

C. “壬戌学制”

D. “戊辰学制”

【答案】C

3. 以掌握为日标定向的学生倾向于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 )

A. 能力

B. 努力

C. 运气

D. 任务难度

【答案】B

【解析】德韦克的目标定向理论认为,在对学习结果的归因方面,掌握目标者认为努力是改善能力所不可缺少的,关注努力而不是能力,关注努力而不是能力,往往将结果的成败归因于努力的多少。而成绩目标定向的儿童持能力实体观,认为能力是成功的原因,而且能力是固定的,是不会随学习而改变的,所以,他们会把成败归因于能力的好坏。因此,答案选B 。

4.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对教育采取了什么政策? ( )

A. 不抵抗政策

B. 放弃政策

C. 取消政策

D. 战时须作平时看

【答案】D

5. 随着“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施行,中国经学教育制度正式建立,其标志是( )

A. 设置博十

B. 守师法家法

C. 建立察举制

D. 创办太学

【答案】D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掌握了解程度。这道题很多人都会选A ,原因是没有彻底理解四个字,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包括施教机构系统和管理系统。博士在汉代是指太学的正式教师。所以,只是设置博士是肯定不能标志一个教育制度的形成的,肯定是创办了公办学校才能标志教育制度的建立。太学,是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为博士置弟子,标志着太学正式设立,是三大文教政策之一,其他两项分别是,独尊儒术,重视选士。其实就是:重儒,育士,选士。而建立察举制度就是建立了一个考试制度,而不是教育制度。

6. 蔡元培在改革北大时,提出了什么办学原则? ( )

A. 尚自然、展个性

B. 五育并举

C. 教育独立

D.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答案】D

7. 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 )

A. 描述性知识

B. 陈述性知识

C. 程序性知识

D. 条件性知识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知识的类别的考查。根据知识的表述内容,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一般可通过言语来进行清楚的描述,也称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则是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梅耶在安德森的基础上,将陈述性知识称为语义知识,并将程序性知识分为两类:用于具体情境的“程序性知识”和有关学习、记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的条件性知识,后者用来确定何时为何要应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解决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的问题,例如,阅读时,条件性知识决

定我们何时需要详细阅读某一段落或者跳过。条件性知识与陈述性、程序性知识密切相关。条件性知识实质是“有关……的知识”,同时属于在程序性知识当中。

8. 在古代斯巴达,城邦为满18岁的公民子弟接受正规军事训练而设立的教育机构是( )

A. 体育馆

B. 埃弗比

C. 体操学校

D. 角力学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斯巴达教育机构名称及其教育特点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古代斯巴达人和雅典人都非常重视教育,但是斯巴达人更注重军事训练,而雅典更注重的是文化教育。在斯巴达,男孩7岁以后就要进入国家办的军营式的国家体育场接受以“五项竞技”为主的军事体育训练。到18岁时,少数身心经过严格考验的青年再进入高一级的青年训练营一埃弗比,进行两年的正规的军事训练。

9. 唐朝科举考试科目中,除了进士之外,学子比较热衷的是( )

A. 明法

B. 明字

C. 明算

D. 明经

【答案】D

10.关于终身教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本特征

B. 终身教育主要是为了发展人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c. 终身教育涵盖了人的一生,不限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

D. 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答案】B

【解析】在教育目标上,终身教育要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为所有人提供合适的教育:B 项的说法过于狭隘。

11.在教育测量统计中,适用于次数、百分比统计而不适用于中位数、等级相关系统统计的测量类型是( )

A. 定名测量

B. 定序测量

C. 定距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