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07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菲利普斯曲线

【答案】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得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替换关系,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后来的学者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以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也有对应关系: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 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如图所示。

图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它意味着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 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

对于菲利普斯曲线具体的形状,不同学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在长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

2. 相对收入

【答案】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是由杜森贝利提出的,消费者的消费并不是完全由收入决定,它会受到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棘轮效应)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示范效应)的影响,所以是相对决定的。其要点包括:①从长期来看,消费与收入维持在一固定比率上,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但短期消费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函数; ②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容易随收入提高而增加,但不易随收入降低而减少,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即消费者决定当期消费时,不能摆脱过去的消费习惯,使当期消费决定于当期收入及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③根据示范效应,消费者的

消费行为受周围人群消费水准的影响。因而短期消费函数随社会平均收入提高而整体向上移动。

3. 充分就业

【答案】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况,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也称为自然失业率。

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因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这两种失业可以迪过完善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增加对失业者劳动技能培训等措施,使其在程度上有所降低,但不能彻底消除。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那么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当经济中存在非自愿性失业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总需求,使得需求不足型失业为零,从而可以实现充分就业。

二、简答题

4. 一个发达国家,可否长期通过某些政府开支来刺激经济繁荣。

【答案】一个发达国家不可以长期通过某此政府开支来刺激经济繁荣。分析如下:

(1)政府支出主要可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短期中,政府购买支出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规模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购买支出对整个社会总支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总支出水平过低时,政府可以提高购买支出水平,如举办公共工程,增加社会整体需求水平,以此减轻衰退。政府转移支付也是一项重要的则政政策工具,但政府转移的乘数效益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效应。

(2)无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还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承认,在长期,总产出最终会回复到其自然水平上,这一产出水平取决于自然失业率、资本存量和技术的状态。因此,在长期,增加政府开支并不能刺激经济繁荣,只能提高价格水平。

5. 分析研究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有什么意义?

【答案】分析研究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主要是为了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

(1)在分析财政政策效果时,例如分析一项增加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时,如果增加一笔政府支出会使利率上升很多(在LM 曲线比较陡峭时就会是这样),或利率每上升一定幅度会使私人部门投资下降很多(在IS 曲线比较平坦时就会是这样),则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就大,从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较小,反之亦然。可见,通过分析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以及它们的决定因素,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财政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使IS 曲线斜率较小的因素(如投资对利率较敏感,边际消费倾向较大从而支出乘数较大,而边际税率较小也会使支出乘数较大),以及使LM 曲线斜率较大的因素(如货币需求对利率较不敏感以及货币需求对收入较为

敏感),都是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的因素。

(2)在分析货币政策效果时,例如分析一项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时,如果增加一笔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很多(在LM 曲线陡峭时就会是这样),或利率下降一定幅度会使私人部门投资增加很多(在IS 曲线比较平坦时就会是这样),则货币政策效果就会很明显,反之亦然。可见,通过分析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以及‘已们的决定因素就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货币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使IS 曲线斜率较小以及使LM 曲线斜率较大的因素,都是使货币政策效果较大的因素。

6. 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 ,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答案】人们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GDP 。与之不同的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此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

7.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答案】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宏观生产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设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式中,Y t ,L t 和K t 顺次为t 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 ,代表t 时期的技术状况,则可以得到一个描述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方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即:

式中,G Y 为产出的增长率; G A 为技术进步增长率; G L 和G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α和β为参数,它们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从增长率分解式可知,产出的增加可以由二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及技术进步。

有时,为了强调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还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的投入写进生产函数。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获取收入的潜在的能力的价值,它包括天生的能力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当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投入时,按照上述分析的思路可知,人力资本也可以被归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另外,与其他学派研究角度不同的是,制度经济学则认为,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三、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