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大学河南省植物逆境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31普通生物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胞外消化。

【答案】胞外消化是指多细胞动物逐步形成了消化腔或消化管,食物的消化过程是在细胞外的消化腔或消化管中进行的。

2. 单雌蕊和复雌蕊。

【答案】单雌蕊是指一个雌蕊由一个心皮构成的结构。复雌蕊又称合生雌蕊,是指一个雌蕊由几个心皮联合而成的结构。

3. 耐受性法则。

【答案】谢尔福德提出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的下限和上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这称为耐受性法则。

4. 碳的循环。

【答案】

碳的循环是指碳以

各成分之间传递,最终又以

5. 世代交替。 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以有机物形式在生物群落的 的形式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碳循环始终与能量流动结合在一起。

【答案】世代交替是指二倍体的孢子体阶段(无性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阶段(或有性世代)在生活史中有规则地交替出现的现象。动物生活史中的世代交替指有性生殖的世代与无性生殖的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如:轮虫、蚜虫等。

6. 水培法。

【答案】水培法是将植物的根部浸泡在溶液中并通入空气进行培养的方法。

7. 能量流动。

【答案】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起点、总能量和流动渠道)。

8. 压流模型。

【答案】压流模型是植物体内有机分子在初皮部运输的机制;运输的动力来源在运输的两端存在蔗糖浓度的压力差;受蔗糖浓度的压力差驱动,蔗糖液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流动;同时可不断从运输途径的周围组织补充水分,确保运输流不断流动。

二、选择题

9. 在正常的人体中,病毒感染细胞后会产生( )。

A. 类毒素

B. 抗生素

C. 外毒素

D. 干扰素

【答案】D

【解析】干扰素是受病毒感染的细胞所产生的能抵抗病毒感染的一组蛋白质。

10.生物膜不具有( )。

A. 流动性

B. 选择透过性

C. 内吞和外排作用

D. 对称性

【答案】D

11.脊椎动物血液的血红蛋白存在于( )中。

A. 血细胞

B. 血浆

C. 血细胞或血浆

D. 血细胞和血浆

【答案】A

12.人体能感知身体姿势和声音刺激的感受器是( )。

A. 热感受器

B. 触压感受器

C. 平衡感受器

D. 本体感受器

【答案】D

【解析】A 项,热感受器是外感受器,感知外界的高温。B 项,触压感受器是外感受器,接受接触刺激,传导触觉和压觉,主要是指体表或者皮肤内的显微构造,亦即皮肤感受器。C 项,平衡感受器是感知人体平衡。D 项,本体感受器是指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感受器,能够感受身体在空间运动和位置的变更,向中枢提供信息。脊椎动物的肌梭和腱梭是具有其代表性的,它分别以该骨骼肌或腱的机械伸展为适宜刺激而兴奋,并将其伸展的程度报向中枢。内耳的前庭装置(卵圆囊、球囊、半规管)作为平衡器官通常也可列入本体感受器。

13.下列不属于高等植物细胞中的是( )。

A. 细胞壁

B. 质膜

C. 核糖体

D. 中心体

【答案】D

【解析】中心粒又称中心小体,是一类由微管构成的细胞器,存在于大部分真核细胞中,但种子植物和某些原生动物细胞中没有中心粒。中心粒埋藏在中心体之中。中心体又称微管组织中

,是从心,因为许多微管都是从这里呈放射状伸向细胞质中的。细胞分裂时纺锤体微丝(极微丝)

中心体伸出的。

14.不利于气孔打开的因素是( )。

A.

C. 浓度升高 浓度升高 B. 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 保卫细胞含水量升高

【答案】A

15.导管分子的端壁上具有( )。

A. 穿孔

B. 纹孔

C. 气孔

D. 筛孔

【答案】A

16.文昌鱼原肠胚的形成方式为( )。

A. 外包

B. 内转

C. 内陷

D. 内移

【答案】C

17.当细胞开始失水时,植物细胞不如动物细胞收缩得那么明显。这是因为( )。

A. 细胞质膜的伸缩性不同

B. 细胞质膜上的小孔数目不同

C. 细胞的渗透势不同

D.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