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题库>复苏与重症监测题库

问题:

[单选] CPR后病人是否存活的关键环节是()。

A . 早期诊断
B . 早期电击除颤
C . 早期CPR
D . 早期进一步处理
E . 早期脑复苏

具有引血下行作用的药物是()。 吴茱萸。 红花。 丹参。 牛膝。 川芎。 女性,46岁,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3年,恶心、呕吐2天,身高165cm,体重50kg,无糖尿病家族史,尿酮体(++),空腹血糖17.9mmol/L。患者目前的治疗()。 A.二甲双胍。 格列吡嗪。 瑞格列奈。 胰岛素。 罗格列酮。 反映肝纤维化时胶原合成和降解的指标包括() 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P)。 Ⅳ胶原及其降解片段。 层粘连蛋白。 透明质酸。 Ⅰ型胶原。 足跟部创面修复一般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这种皮瓣取自弓部的皮肤。 皮瓣质量好,薄而无须去脂肪。 带有血管,修复后局部感觉好。 手术时间短。 手术一次完成。 用于肝纤维化评价的酶学指标主要有() 脯氨酰羟化酶。 碱性磷酸酶。 单胺氧化酶。 5′-核苷酸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CPR后病人是否存活的关键环节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心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颤和室速,而终止室颤和室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电除颤。及时的CPR虽可以维持脑和心脏功能,可以延长室颤持续时间,但不能转为正常心律。研究发现对于室颤病人,电除颤每延迟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因此早期除颤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