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859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等产量曲线
【答案】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以Q 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则与等产量曲线相对应的生产函数为:
等产量曲线表示生产一定单位的产品,可以有很多劳动和资本数量组合。假设初始劳动投入量为L a 单位,资本投入量为K a 单位,则当劳动投入量从L a 单位增加到L b 单位时,资本投入量就可以从K a 单位减少到K b 单位; 此后,如果劳动投入量仍然增加固定单位,则资本的减少量会越来越少。
等产量曲线具有以下重要特点:①等产量曲线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具有负斜率。它表示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可以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只有负斜率的等产量曲线,才表不劳动和资本互相代替是有效率的。②坐标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它们按产量大小顺序排列,越接近原点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越少,越远离原点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越多。③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④等产量曲线向原点凸出。它表示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每增加一个单位,可以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将逐次减少。这一点可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来解释。
2. 需求交叉弹性
【答案】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果用e XY 表示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用ΔQ X 表示商品X 的需求量的变化量,ΔP Y 表示相关商品Y 的价格的变化量,则需求交义弹性公式为:
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正值。
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负值。
若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则意味着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尚品的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相应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二、简答题
3. 有人说,气候不好,农民的收入减少对农民不利。但也有人说,气候不好,农产品价格会上涨,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反而对农民有利。试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对这两种说法给予评价。
【答案】相对于第二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因为农民的最终收入取决于两个方面:产量和价格。气候不好必然会导致产量下降,但是这种说法没有考虑价格因素,从而就不能对最终的收入作出准确判断。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这种现象在我国民间被形象地概括为“谷贱伤农”。这种现象可以用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来分析。
造成“谷贱伤农”这种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是小于1的,即当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弹性的。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图中,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 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歉收使供给曲线由S 的位置向左平移至S ′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 1上升为P 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上升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下降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增加。总收入的增加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 2E 2Q 2和OP 1E 1Q 1的面积之差。
4. 用囚徒困境模型说明为什么双寡头市场的价格战难以避兔。
【答案】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用以说明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经典例子。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出于个人理性的考虑并不能实现集体理性,个人理性并不是实现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
下面用一个支付矩阵(也称报酬矩阵)来描述和分析一个双寡头市场上的博弈。假定有甲、乙两个寡头厂商,每个寡头厂商都有两个可选择的策略,这两个策略都是合作与不合作。其支付矩阵如表所示,每一格表示对应于甲、乙的1个策略组合的一个报酬组合,每格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甲的报酬,第二个数字表示乙的报酬。
报酬矩阵
表中,显然(合作、合作)的策略组合要优于(不合作、不合作)的策略组合。这表明甲、乙两个寡头厂商勾结起来,达成合作协议,共同谋求总报酬最大化,就可以避免由于双方都采取不合作策略和相互竞争所造成的两败俱伤的局面。正因为如此,实际上,在寡头市场上,厂商之间经常会达成协议,成立合作性质的卡特尔组织,共谋卡特尔组织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且每个成员也均得到一定的好处。
然而,在(合作、合作)策略组合的前提下,如果有一方坚持合作策略,而另一方偷偷地采取不合作策略,则对于偷偷采取不合作策略的参与者来说,(合作、不合作)或(不合作、合作)的策略组合,要优于(合作、合作)的策略组合。这意味着在寡头市场上厂商们在达成合作协议以后,每一个寡头都有强烈的利己动机去偷偷地背离协议,以获得自身的更大的利益。因此,价格战难以避免,两个寡头厂商都期望通过降价来占领市场份额,博弈的最终的结果是卡特尔组织难以维持,两者都会选择不合作。两个寡头厂商都是从个人理性出发,不合作能够得到更大的支付,最后使集体理性不能实现。
三、计算题
5. 两家计算机厂商A 和B 都知道各自要推出一种网络系统,它们既可以推出高质高速系统H ,也可以推出低质低速系统L 。理性的它们在不同策略下的得益矩阵如表所示。
表 计算机研发博弈
试说明:
(1)如果两家厂商同时做出极大化极小(低风险)决策并且行动,结果会怎样?
(2)如果厂商A 先行动,结果会怎样? 如果厂商B 先行动,结果会怎样?
【答案】(1)厂商A 考虑,若选H ,得益为
如果厂商A 采取极大化极小策略,
厂商B 考虑,若选H ,得益为
如果厂商B 采取极大化极小策略,; 若选L ,得益为,所以厂商A 会选择H 。 ; 若选L ,得益为。 ,所以厂商B 会选择H 。 。
,两者的支付为(30,30)如果两家厂商同时做出极大化极小策略,则有均衡结果(H ,H )。
(2)如果厂商A 先行动,若选H ,则厂商B 会选L ,此时厂商A 的支付为50; 若选L ,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