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826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负强化
【答案】强化理论包括下强化和负强化。负强化是指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此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日标的实现不受干扰。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实施负强化的方式与正强化有所差异,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即对每一次不符合组织的行为都应及时予以负强化,消除人们的侥幸心理,减少直至消除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
2. 行业内战略群
【答案】行业内战略群,又称战略集团,属于次行业(sub-industry )范畴。行业内战略群是依据战略特征来划分的,一个战略群是指某一行业内在某些战略特征方面相同或相似公司的集合。
一个行业中战略群体为数不多,它们采取本质上有所不同的战略。一个行业中战略群的形成与变化有各种原因,比如,企业成立时所依赖的技术或资源条件不同,企业的目标或者对风险的态度不同等等。行业内战略群间在竞争、利润率等方面的差异是由于移动壁垒的存在。与进入壁垒抵抗产业外的企业入侵的作用相似,移动壁垒阻止了产业内企业从一种战略群向另一战略群移动。
3. 战略联盟
【答案】(1)战略联盟的定义
战略联眼是指企业之间组成的一种合作战略,是一种合作协议。在这种协议之下,各个协议公司可以联合进行研究开发,分享技术,联合使用生产设施,相互之间营销各自的产品,或者合作生产配件、组装产成品等。
(2)战略联盟的优势
①企业之间建立起来的联盟关系可以使各联盟公司能够有效利用它们的竟争能力共同对准它们的竟争对手,而不再是彼此拼搏;
②行业领导者建立战略联盟的目的是为了更为有力地反击那些雄心勃勃的竞争对手,从而开辟新的市场机会;
③二流公司为了减小同一流公司之间的竞争差距,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它们也多愿意采取合作战略。
(3)战略联盟的劣势
战略联盟最致命的弱点是企业在关键技能和能力上长期依赖于别的公司,从而会丧失自己的竞争优势。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企业必须在能保护自己竞争力和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领域里开发属于自己的资源和能力。
4. 核心能力理论
【答案】美国学者哈梅尔和普拉哈拉德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核心能力理论认为,一项能力能否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三项检验:
①用户价值。核心能力必须能够使企业创造顾客可以识别的和看重的且在顾客价值创造中处于关键地位的价值。
②独特性。与竞争对手相比,核心能力必须是企业所独具的,即使不是独具的,也必须比任何竞争对手胜出一筹。
③延展性。核心能力是企业向新市场延展的基础,企业可以通过核心能力的延展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产品。
企湘成长的基础是核心能力。一种方式是核心能力通过一体化、多角化和加强型战略等战略形式在企仲内扩张; 另一种方式是核心能力通过出售核心产品、非核心能力的虚拟运作和战略联盟等战略形式在企业间扩张。
5. 目标网络的内涵。
【答案】目标网络的内涵表现为以下四点:
(1)日标和计划很少是线性的,即并非当一个日标实现后接着去实现另一个目标,如此等等。日标和规划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着的网络。
(2)主管人员必须确保目标网络中的每个组成部分要相互协调。不仅执行各种规划要协调,而且完成这些规划在时间上也要协调。
(3)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在制定自己部门的目标时,必须要与其他部门相协调。有人研究得出结论,一家公司的一个部门似乎很容易制定完全适合于它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却在经营上与另一个部门的目标相矛盾。
(4)组织制定各种目标时,必须要与许多约束因素相协调。
6. 薪酬水平
【答案】薪酬水平是指企业员工从公司获得的总体收入规模。一般而言,影响员工薪酬水平的因素有:①受教育程度。薪酬一般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而升高。②工作经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薪酬水平和工作经验成正比。③年龄。④行业背景。技术含量较大的行业的平均工资要高十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的工资。⑤个人素质。这是决定个人薪酬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选择题
7. 关于压力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并非所有的压力都是不良的
B. 改善组织沟通也会使沟通不畅所产生的压力减至最小
C. 由于个人压力来自个人因素,建构组织文化是没用的
D. 不确定性增大,变革中的压力成本有上升的趋势
【答案】C
【解析】对于个人因素而言,减轻个人的压力必须考虑到组织文化和道德伦理等因素,员工如若是因缺乏计划和组织观念而产生压力,组织可以提供帮助予以合理安排,
8. 企业中管理干部的管理幅度,是指他( )。
A. 直接管理的下属数量
B. 所管理的部门数量
C. 所管理的全部下属数量
D.B 和C
【答案】A
【解析】所谓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9. 某公司总经理在一次职业培训中学习到了很多目标管理的内容,他对于这种理论逻辑上的简单清晰以及其预期的效益印象非常深刻。为此,他准备在公司中实施这种管理方法,第一步就是要和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协商确定如何为各部门制定目标,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有着不同的见解。你认为以下哪种看法是正确的? ( )
A. 各部门的目标决定了整个公司的业绩,应该确立较高的标准
B. 考虑到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各部门的目标应该设置最低的标准
C. 目标的确定应该略高于各部门的现有能力,但要使各部门经过努力能够达到
D. 各部门情况不一样,有的部门宜采用高标准,有的部门则宜采用低标准
【答案】C
【解析】在目标管理的目标设置阶段商定具体目标时要注意:①目标必须有重点、有顺序,不能太多,5~6项即可,多则容易顾此失彼; ②目标必须具体化、定量化,以便于测量; ③目标要有“挑战性”,既要有现实的可能性,又要留有余地。目标太低,不能鼓舞士气,失去目标管理的意义; 目标太高,通过努力还完不成,也破坏激励气氛。
10.假如管理者认为解雇工厂中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盈利能力,使余下的80%的工人工作更有保障,并且符合股东的利益,那么这位管理者接受的道德观是( )。A. 综合观
B. 公平观
C. 权利观
D 功利观
【答案】D
【解析】接受功利观的管理者可能认为解雇工厂中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盈利能力,使余下的80%的工人工作更有保障,并且符合股东的利益。一方面,功利主义对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