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烟台大学人文学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东北抗日联军

【答案】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纷纷建立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抗联的队伍包括杨靖宇率领的第一军、周保中率领的第二军、李兆麟担任总指挥的第三路军。东北抗联长期坚持东北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战。

2. 中原大战

【答案】中原大战是1930年3月至11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军同国民党西北军冯玉祥部、晋军阎锡山部等在山东、安徽、河南、湖北境内进行的战争。1930年3月,阎、冯、桂三派将领联名通电反蒋。4月,蒋介石下讨伐令,空前规模的军阀混战在中原地区全面展开。9月中旬,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率军入关。11月初,中原大战以反蒋各派的失败而告终。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

3. 八一三事变

【答案】八一三事变是抗日战争初期继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在上海发动的侵略战争。1937年8月13日,日本军舰以重炮向上海闸北轰击,海军陆战队也向闸北、江湾方面大举进攻,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开始了历时3个月之久的淞沪会战。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进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4. 延安整风运动

【答案】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 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千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止。延安整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5. 护国运动

【答案】护国运动是反对袁世凯帝制的运动。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发布接受帝位申令,引起各界人十的反对。原云南都督蔡锷和国民党李烈钧等奔赴昆明,联络云南督军唐继尧于25口通电反袁,宣布云南独立,成立护国军。次年蔡锷率军入川,与袁军激战。反袁号召深得人心,贵州、广西、广东等省相继宣告独立,通电促袁退位。北洋军阀对袁离异,帝国主义“警告”袁

缓称帝。袁在内外压力下被迫于1916年3月宣布撤销帝制,企图回到总统地位,遭到各方拒绝。同年6月,袁忧愤死去。护国运动宣告结束。

6. 实业救国

【答案】实业救国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实业家宣扬的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20世纪初,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王朝的封建压迫,民族经济举步维艰,在当时广大人民反帝爱国救亡的形势下,一些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提出实业救国论,主张大力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这一思想在资产阶级上层人物中风行一时,并有广泛的影响。代表人物是张謇。

7. 欧事研究会

【答案】欧事研究会是1914年在东京组织的以研究欧事为名的政治团体。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部分流亡日本、尚未加入中华革命党的同盟会员,为探讨世界大战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加强联络,以研究欧事为名成立了欧事研究会。主要成员有李根源、邹鲁、章士钊、李烈钧、程潜等,黄兴为名誉主席,实际负责人为李根源。主张停止内争,一致对外。1915年下半年,袁世凯加快复辟帝制步伐,部分成员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

8. 豫湘桂战役

【答案】豫湘桂战役是日本帝国陆军于1944年发动的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战役。战役主要分为河南战役、湘桂战役、桂柳战役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日军调集了五六万人,进攻驻守河南的国民党汤恩伯、胡宗南所部两大战区,日军在4, 5月间先后攻陷郑州、洛阳等地。第二阶段,日军从湘北分路南犯,长沙6月19日陷落,6月26日,日军占领衡阳机场,并包围衡阳。第三个阶段,日军从湖南、广东及越南3个方面向广西进攻,开始了桂柳作战。11月,日军陷桂林、柳州,12月2日占领独山。1945年1月,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但始终没有通车。在豫湘桂战役的短短八个月内,国民党损失兵力六七十万人,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9. 中统

【答案】中统是国民党。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与“军统”并称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中统局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作战对象除了中共,还包括汪伪等蒋介石的敌对政治力量。

10.法币

【答案】法币是国民政府发行的一种不兑换纸币。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禁止银元流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曾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后来不断贬值,1948年为金圆券所取代。

二、论述题

11.评论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

【答案】(1)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在中国社会历史的重要转变关头,总结经验,制定新的历史时期的路线、政策的一次重要会议。八大的基本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夫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八大提出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①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党和国家今后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变成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这就明确规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方向。

②确定了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同时,要使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相结合,以便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够按比例发展;增加后备力量,健全物资储备制度,正确处理经济和财政的关系。

③初步探索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将是这样:在工商业生产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

在生产的计划性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主要部分是按照计划生产的,但是同时有一部分产品是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自由生产的。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补充。这就从理论和实践上突破过去的社会主义模式,是探索经济体制改革道路的重要尝试。

a. 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b. 健全法制,④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巩固社会主义秩序。c. 适当调整中央和地方,上级和下级的行政管理职权。d. 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⑤初步总结了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正确方向。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重视党内思想教育;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维护和巩固党的团结和统一;保持党员先进性。

⑥确定发展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方针。发展科学事业、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事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增加高校和中学的学生数量;逐步扫除文盲和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坚持“双百”方针。杜绝用行政方法对于科学和艺术实行不适当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