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普通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免疫耐受
2. 维管射线。
【答案】维管射线是指在次生维管组织中分别地产生的新的射线,是次生维管组织的横向运输系统。维管射线为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在木质部的称木射线;在韧皮部的称初皮射线。
3. 生态效率。
【答案】生态效率是指食物链各环节上的能量的转化效率,约为
4. 古生物学。
【答案】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发生、发展、分类、演化、分布等规律的科学,它的研宂对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一一化石。
5. 熵。
【答案】熵是指在热力学中不能做功的随机和无序状态的能,以S 表示。
6. 自然保护区。
【答案】为了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些区域称为自然保护区。
7. 异温动物。
【答案】异温动物不能稳定地调节自己的体温,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蝙蝠属于哺乳动物,蜂鸟属于鸟类,它们在活动时,属于恒温动物,但是当他们在休息时,为了降低维持体温代谢能量的需求,身体温度的调节会改为类似变温动物的方式,身体的温度会随外界的温度而改变,这种体温调节的方式归类为异温动物。)
8. 革兰氏染色。
【答案】革兰氏染色是一种根据细菌细胞壁结构的不同而将细菌区分为两大类的染色方法。染成红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染成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
【答案】免疫耐受是指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二、简答题
9. 为什么说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具有世代交替现象?请举例说明。
【答案】世代交替是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生活史中,有性世代(配子体阶段)与无性世代(孢子体阶段)更迭出现的现象。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具有世代交替现象理由如下:
(1)被子植物生殖时,胚囊母细胞和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成熟胚囊(雌配子体)和2个或3个细胞的花粉粒(雄配子体)。这时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单倍体(N ),因此称为单倍体阶段,又称配子体阶段或配子体世代。
(2)成熟的花粉被传送到雌蕊的柱头,柱头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到达胚囊,释放出两个精子,一个精子和卵结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从合子开始,直到胚囊母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为止,这一阶段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为二倍体(2N ),称为二倍体阶段,又称孢子体阶段或孢子体世代。被子植物的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在生活史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因此认为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具世代交替现象。
图
10.何谓种群的逻辑斯蒂増长?其特征是什么?
【答案】种群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呈逻辑斯蒂增长。逻辑斯蒂增长的数字模型:
式中:
t ——时间;
r ——种群的瞬时增长率;
K-一环境容纳量;
増长曲线是S 型的,具有两个特点:
(1)増长曲线有一个上渐进线,即S 型增长曲线逐渐接近于某一特定的最大值,但不会超过这个最大值的水平,此值即为种群生存的最大环境容纳量,通常用K 表示。当种群大小达到K 值时,将不再增长。
(2)S 型曲线是逐渐变化的,平滑的。
:一一种群在单位时间内的增长率; N ——种群大小;
11.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异同点。
【答案】(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单位,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膜结构相同、细胞质都有核糖体。
表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是真核细胞。植物细胞的典型结构与动物细胞相比,有几点不同:
①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②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没有叶绿体;
③植物细胞有中央液泡,动物细胞没有中央液泡。
(3)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相同点: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遗传物质
体都是双层膜结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ATP 。
表
线粒体和叶绿
12.简述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或详述双子叶植物根的加粗生长过程。)
【答案】在根毛区内,次生生长开始时,位于各初生韧皮部内侧的薄壁细胞开始分裂活动,成为维管形成层片段。之后,各维管形成层片段向左右两侧扩展,直至与中柱鞘相接,此时,正对原生木质部外面的中柱鞘细胞进行分裂,成为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至此,维管形成层连成整个的环。维管形成层行平周分裂,向内、向外分裂的细胞,分别形成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与此同时,维管形成层也行垂周分裂,扩大其周径。在表皮和皮层脱落之前,中柱鞘细胞行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向内形成栓内层,向外形成木栓层,共同构成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