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新疆大学807管理学基础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委托——代理问题?

【答案】委托——代理间题产生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二者的利益不一致甚至出现完全不同的情形。委托人委托代理人处理与自己有关的一些事物,并支付给代理人相应的报酬。由于代理人的利益往往与委托人的利益并不一致,有时甚至可能完全不同,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情况往往缺乏足够的了解,委托人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监视代理人的一举一动,即使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也可能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更何况,在许多场合,监督本身也许都不可能。因此对于委托人来说,如何确保代理人按照自己的要求行事的问题就是委托一代理问题。

2. 请用文字和图形描述蛛网模型的内容。

【答案】(1)蛛网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考查的是价格波动对下一个周期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均衡的变动。蛛网模型通常用来分析市场经济中某些产品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这些产品具有下述特点,即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而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若用P 、Q 分别表示价格和产量,D 和S 分别表示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t 表示时期,则上述关系可以用公式表述为:

根据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陡峭程度,蛛网模型有封闭型蛛网模型、收敛型蛛网模型、发散型蛛网模型三种情况。

(2)蛛网模型的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图(a )所示,即需求曲线斜率小于供给曲线斜率。假设因某种原因,供给由Q 0减少为Q 1由于供不应求,实际价格上升为P 1; 因此,在第二期里,生产者按照P 1的价格,生产的产量为Q 2,为了将产量全部卖出去,实际价格又降低到P 2; 在第三期,生产者按照凡的价格,生产的产量为Q 3(Q 3比Q 1更接近Q 0)……如此循环下去,实际产量和价格的波动幅度会越来越小,最终趋于均衡点。这个模型称为收敛型蛛网模型。

第二种情况,如图(b )所示,即需求曲线斜率大于供给曲线斜率。假设因某种原因,供给由Q 0减少为Q 1由于供不应求,实际价格上升为P 1; 因此,在第二期里,生产者按照君的价格,生产的产量为Q 2,为了将产量全部卖出去,实际价格又降低到P 2; 在第三期,生产者按照P 2的价格,生产的产量为Q 3(但Q 3比Q 1更远离Q 0)...... 如此循环下去,实际产量和价格的波动幅度会越来越

大,逐渐偏离均衡点。这个模型称为发散型蛛网模型。

第三种情况,如图(c )所示,即需求曲线斜率等于供给曲线斜率。假设因某种原因,供给由Q 0减少为Q 1由于供不应求,实际价格上升为P 1; 因此,在第二期里,生产者按照君的价格,生产的产量为Q 2,为了将产量全部卖出去,实际价格又降低到P 2; 在第三期,生产者按照P 2的价格,生产的产量仍然为Q 1……如此循环下去,实际产量和价格的波动沿着同样的幅度一直波动下去,既不趋向于均衡点,也不进一步偏离均衡点。这个模型称为封闭型蛛网模型。

蛛网模型的三种情况

3. 为什么会产生规模经济? 导致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规模经济是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规模不经济是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规模经济可以表示为厂商成本增加的倍数小于产量增加的倍数; 规模不经济可以表示为厂商成本增加的倍数大于产量增加的倍数。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都是由厂商改变企业生产规模所引起的,也称为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包括了规模报酬变化的特殊情况。

(1)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

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在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使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专业分工细化、更加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副产品、在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拥有更多的优势,从而使得规模扩大带来成本的减少,产生规模经济。

(2)产生规模不经济的原因

产生规模不经济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的低效率。由于厂商规模过大,所以信息传递费用增加,导致信息失真。同时,规模过大也会滋生内部官僚主义,从而使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出现规模不经济。

4. 已知劳动是惟一的可变要素,生产函数Q=A+lOL-5L,产品市场是完全竟争的,劳动价格为W ,试说明:

(1)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函数。

(2)厂商对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反方向变化。

(3)厂商对劳动的需求量与产品价格同方向变化。

【答案】(1)因为产品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使用原则:

即有:,可得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函数为:

(2)因为

(3)因为

,故厂商对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反方向变化。 ,故厂商对劳动的需求量与产品价格同方向变化。 2

二、论述题

5.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 形曲线的原因相同吗? 为什么由无数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出来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必有一点也只有一点才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

【答案】(1)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 形曲线,即随着产量增加,平均成本曲线先下降后上升。但是,两者形成U 形的原因是不同的。

①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之所以呈U 形,即短期成本曲线最初递减然后转入递增,是因为可变要素的边际报酬先递增后递减导致的。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最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因此,在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下,短期平均成本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 型。

②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 形是由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决定的。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规模增大,因而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这表现为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减。长期平均成本经历递减阶段以后,资本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已被全部利用,此时可能进入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小变)阶段,但由于企业管理这个生产要素不能像其他要素那样增加,因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困难和成本越来越大,如果再增加产量,长期平均成本最终转入递增阶段。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其每一点总是与某一特定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但它并非由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构成。事实上,在整个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只有最低点才和某一特定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切线斜率为零。

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左边,长期平均成本递减,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之点位于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左边和上面,即该企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切线斜率为负,从而切点不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右边,长期平均成本递增,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