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兰州交通大学82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过渡时期总路线
【答案】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①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
【答案】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简答题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因此,它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对资源的合
理配置起积极促进作用;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这是全面认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③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己有几百年的历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因而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经营管理方法,如股份制、发行股票、债券集资、资金、技术、劳动力进入市场等,社会主义国家完全可以借鉴和吸收,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十”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③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5. 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答案】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是为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也是为了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
(3)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①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②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强大的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开放3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铸造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梦的实现,必须永远保持和弘扬以改
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为之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6.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答案】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主要是因为:
(1)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无论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看,还是从引起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看,都可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2)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目的同过去的革命一样,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落后的状态。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3)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己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三、论述题
7. 比较分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答案】(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①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②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邓小平理就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是对这一伟大实践不断提供的新鲜经验的认识逐步深化的理论表现。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①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在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力一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的经验加以概括总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由此可以看出,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时代主题和背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上半叶的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