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延边大学艺术学院838中外音乐史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延边大学艺术学院838中外音乐史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延边大学艺术学院838中外音乐史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8 2018年延边大学艺术学院838中外音乐史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14 2018年延边大学艺术学院838中外音乐史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22 2018年延边大学艺术学院838中外音乐史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30

一、名词解释

1. 萧友梅的《问》

【答案】《问》是一首艺术歌曲。易韦斋词,萧友梅曲,作于1922年,初刊于歌曲集《今乐初集》。全曲结构严谨、情绪深沉,歌词偏于古雅,音乐借鉴德国古典歌曲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出作者在祖国外受帝国列强凌辱、内有军阀混战的现实下,忧虑和不满的情感。

2. 冼星海

【答案】冼星海是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冼星海一生创作有数百首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代表作有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交响曲《民族解放》等。其作品多具有鲜明的爱国思想,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当时的抗日斗争生活。

3. 《黄河大合唱》

【答案】《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一部大合唱. 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 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 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茶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

4. 《玫瑰三愿》

【答案】《玫瑰三愿》,龙七词,黄自曲,是黄自的代表作品,至今仍为女高音的常演曲目。作品分两段,第一段以叙事性手法表现玫瑰花平静优雅的神态; 第二段展示其人格化的三个愿望,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对生活的幢憬、对幸福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作品音乐形象鲜明,和声语言丰富,形式严谨,笔调洗炼,风格清淡典雅而又富有内在激情,体现出浓郁的古典文化精神。此曲

5. 《百鸟朝凤》

【答案】我国民间优秀唢呐曲之一,主要流传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区。演奏家在演奏此曲时,常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娴熟的技巧,细腻地模拟各种鸟禽的啼嗽,神态生动活泼,情绪热烈欢快,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不同地区或不同民间音乐家的演奏,又使乐曲具有不同的地

方特点和个性色彩。最著名的《百鸟朝凤》版本流传于鲁西南地区,是由任同样演奏、陈家齐整理的乐谱。它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抒情而富于歌唱性,速度由中板转快; 第二部分,乐曲的主体,形象地、生动地模拟各种飞禽啼鸣; 第三部分,热烈欢快的尾声。

6. 沈心工

【答案】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仟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仟该校校长。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 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 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1947年病逝于上海。

二、简答题

7. 简述刘天华在民族器乐方面的贡献。

【答案】刘天华1922年到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任国乐导师,1927年发起成立国乐改进社,刘天华一生共创作10首二胡曲,开拓了二胡音乐的新天地。既重视对我国传统民间音乐遗产的继承,又重视对外国音乐科学理论和经验的借鉴,以兼收并蓄的方针从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中推进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新发展。使民族器乐教学走上专业化道路。为我国民族器乐发展开创了一条新路,为我国民族器乐在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表演事业中争取到重要的地位,为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揭开了历史新篇章。

8. 简述张曙的音乐创作。

【答案】歌曲创作一百多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战斗性和群众性,风格独特。他的音乐创作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主要体现在民族风格的表现、说唱型叙事曲。代表作有《日落西山》《赶豺狼》《救灾歌》等。

9. 简要介绍萧友梅。

【答案】(1)生平

萧友梅,早年留学日本学习教育和音乐,1912年参加辛亥革命,后再次留学德国,学习理论作曲和教育学,并曾担任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导师。建国立音乐院,后担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直到1940年逝世。

(2)贡献

①音乐教育方面,萧友梅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之父,早年留学日本、德国,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在国外学习西洋音乐的留学生,回国后为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曾任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任导师,于1922年将其改建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在北京女了高等师范音乐体操专科任主任、音乐科主任等职。在蔡元培支持下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国立音乐院——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来担任上海国立音专校长,这是当时中国最高音乐学府。

②音乐创作上,声乐创作是他的最主要领域,代表作有《问》、五四纪念爱国歌《南飞之谚语》等,作有合唱作品《春江花月夜》《别校辞》; 器乐创作上,改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还有大提琴曲《秋思》等其他作品,是当时我国音乐家中唯一的器乐创作开拓者。

③在学术研究与理论著述上,著有《初级中学乐理教科书》《普通乐学》《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钢琴教科书》等。设立民族器乐演奏学科,推广民族音乐,尝试将中国古代音乐发展作为课程纳入教学。

10.简述马思聪的音乐创作。

【答案】(1)马思聪的小提琴音乐大多采用民歌写成,有着浓郁的中国风格,他的小提琴音乐充满中国民间风味风味的旋律,富有歌唱性。音乐发展手法和多声技法上,也常结合民间音乐的手法。

(2)从小提琴的艺术规律出发进行创作,并注重发挥小提琴的演奏技巧。

(3)马思聪的小提琴音乐与钢琴伴奏一起构思、创作。

11.简述青主的音乐贡献。

【答案】(1)创作

1920年根据宋代苏轼的名作《大江东去》所谱写的同名艺术歌曲,是

我国近代最早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作者运用戏剧性朗诵与抒情性咏叹相结合的音调,并配以和声和非常钢琴化的伴奏,以此塑造出气势磅礴又意境深远的音乐形象。代表作品:《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

(2)理论

中国最早的音乐美学家。代表性论著有美学著作《乐话》和《音乐通论》。他认为音乐是一种“上界的语言”。

12.简述任光的音乐创作。

【答案】任光的音乐创作主要是电影音乐,《渔光曲》最著名。《采莲歌》是他带有民歌特点的歌曲。抗日歌曲《大地行军曲》《王老五》《打到老家去》等,这些歌曲的创作风格都力求群众化,与革命斗争结合。另外民乐合奏《彩云追月》也是他的代表作。

13.简述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答案】(1)沈心工

①生平:原名沈庆鸿,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家。1902年留学日本,回国后热衷于推进中国音乐教育事业,最早开设音乐课,并编写了大量学堂乐歌,作为教材出版了《学校唱歌集》。

②创作特点:词曲配合贴切,易于上口,多以民主教育为主要内容。他善十描写儿童生活中的事物,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达进步文明的思想。是最早使用白话文写作歌词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