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4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国学生导报》

【答案】《中国学生导报》是抗战以来国统区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学生报纸,1944年12月22日在重庆创刊,复旦大学等大中院校学生主办。《中国学生导报》从创刊起就把宣传的根本任务定为将正在兴起的学校民主运动迅速推向高潮,使它成为学运的火种与号角。抗战胜利后,该报发行上海航空版,自1946年5月起同时出版重庆版和上海版,1947年6月被迫停刊。

2. 《东方风来满眼春》

【答案】《东方风来满眼春》是1992年3月26日发表在《深圳特区报》上的一篇万字通讯,由《深圳特区报》的副总编辑陈锡添根据邓小平1992年南行所有的讲话与细节写成。很快3月28日的上海《文汇报》、《中华工商时报》和3月30日的《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均全文转载此文。3月30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全文播发《东方风来满眼春一一邓小平视察深圳纪实》,并以少有的规格配发了一条消息。这篇文章的发表使全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了邓小平南行的讲话精神,有利于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该文章也获得了当年中国新闻奖的一等奖。

3. “双百”方针

【答案】“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1956年4月党中央在讨论十大关系的过程中,确定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事业的重要指导方针,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宣布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党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指导方针。“双百”方针的提出,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了我们党领导科学文化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也借鉴了外国党领导科学文化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这是一个符合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方针。

4. 萧楚女

【答案】萧楚女是《中国青年》的始创者之一和主要撰稿人,原名萧秋,湖北汉阳人。“五四”前夕,任汉口《大汉报》副刊编辑。1922年后,担任了3年《新蜀报》主笔。曾主编河南的《中州评论》,并积极为《向导》撰稿。1923年到上海编辑《中国青年》。国共合作后曾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务长,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在广州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为《中国青年》撰写了大量的政论文章,宣传革命理论,谈青年的思想、学习、修养,帮助青年树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