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 2

2017年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 25

2017年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 46

2017年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 69

2017年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 90

一、单选题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

A. 内部动机

B. 外部动机

C. 社会交往动机

D. 自我提高动机

【答案】A

【解析】此题是对学习动机的分类的考查。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成分,可分为认知动机、自我提高动机和社会交往动机。其中,社会交往动机和自我提高动机属于外部动机,认知动机属于内部动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的是学生的好学和乐学等认知动机。另外,学习动机还可以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来分成:近景的直接动机和远景的间接动机; 第三种,就是奥苏贝尔将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因自己的学业而获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2. 在朱熹的教育阶段分类中,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的是( )阶段。

A. 幼儿教育

B. 小学教育

C. 中学教育

D. 大学教育

【答案】B

3. 认为学业求助是缺乏能力的表现、是对自我价值构成威胁的学生,其成就目标定向类型是( )

A. 掌握目标

B. 学习目标

C. 任务日标

D. 表现目标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中的目标定向理论的掌握程度。通常,在教育实践中,当儿童面对学业的失败和困难时,通常有有两种反应,一种表现出无助取向,把困难视为失败,看做自己能力低下的表现; 另一种,表现出进取取向,进取者则把困难视作暂时的挫折和进一步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将难题看做可以通过努力而得到解决的挑战,德韦克发现,这是因为这两类儿童有着不同的成就目标定向,积极取向的学生对应的是掌握目标定向,叫做学习目标定向,任务卷入目标定向。消极取向的学生对应的是成绩目标定向,也叫做自我卷入目标定向。由此可见,ABC 是同样的意思,是积极取向的学生对应的,这道题说的是消极取向的孩子,所以,应该选择D 。

4. 下列教育家中,谁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说法? ( )

A. 董仲舒

B. 李斯

C. 公孙弘

D. 王充

【答案】D

5. 美国利用庚款兴学在中国兴建了什么学校? ( )

A. 京师学堂

B. 清华学堂

C. 天津学堂

D. 福州学堂

【答案】B

6. 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

A. 同化

B. 顺应

C. 图式

D. 平衡

【答案】A

【解析】同化是指学习者通过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把它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幼儿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是其原有的知识经验,而月亮是有生命的

是幼儿通过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后获得的,是同化的过程。顺应,是指)匕童通过改变己有的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顺应是发生质变的过程。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因此,答案选A 。

7. 1929年开始的河北“定县实验”是由下列哪位教育家主持的? ( )

A. 陈鹤琴

B. 梁漱溟

C. 晏阳初

D. 黄炎培

【答案】B

8. 15世纪末,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形式主义化的标志是( )

A. 西塞罗主义

B. 昆体良主义

C. 新托马斯主义

D. 新柏拉图主义

【答案】A

【解析】15世纪末,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认为,古典文化教育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促进人充分发展的手段; 过分强调古典文化教育,过高评价西塞罗文体并将其作为作文的唯一正确的范例,主张单纯效仿西塞罗等。西塞罗主义完全反对使用在西塞罗作品中没有出现过的词汇和习语,主张单纯仿效西塞罗。西塞罗主义的盛行标志着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形式主义的弊端,背离了人文主义文化修养的目标,也说明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因食古不化而走上了穷途末路。

9. 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 )

A. 颁布千子癸只学制

B. 确立男女同校制度

C. 设立学部

D. 创设京师大学堂

【答案】C

10.根据体谅模式,下述教例中对情境问题作出了成熟反应的学生是( )。

教师:如果你同别人说话时,一个你认识的人不停地插嘴并且试图改变话题,你怎么办? 学生甲:躲开他,然后继续我们的谈话。

学生乙:让他加入我们的谈话,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学生丙:告诉老帅,老师会批评他。

学生丁:也许是我们冷落了他,既然他想加入进来,就一起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