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时,左心室起搏电极导线置入的部位常为()。 左心室心尖部。 冠状静脉窦。 左心室室间隔部。 左心室流出道。 以上均可。
关于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心动过速有突发突止的特点。 心动过速频率常为130次/分。 多见于VVI起搏器患者。 常因房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诱发。 心动过速为折返机制。
关于起搏器不应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心房不应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房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心房脉冲后电位及其后的R波及T波。 心房后心室空白期由心房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不可程控,设置目的是为了防止心室电路对心房脉冲的交叉感知。 心室不应期由心室起搏或感知触发,分为心室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感知起搏的QRS后电位及T波。 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由心室起搏或感知信号触发,分为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设置目的是为了避免心房电路对心室脉冲的交叉感知或感知逆行P波。 总心房不应期=AV间期+PVARP=上限跟踪频率间期。
下列关于乙型肝炎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大于90%的围产期感染HBV的婴儿可成为携带者。 HBV携带者除产生完整的病毒颗粒外,还产生大量的传染性的包膜蛋白。 大概有5%感染HBV的成人变成慢性HBsAg携带者,而95%的感染者可以痊愈,并产生保护性抗体。 约60%的HBV慢性感染病例会发生慢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我国人群中HBsAg慢性携带约为10%。
关于双腔起搏器周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心房除极后产生心室空白期,心室除极后产生心房空白期。 PVARP是指心室后心房不应期,包括心房空白期和相对不应期。 心房总不应期等于AV间期与PVARB之和。 AV间期+PVARP大于基础起搏间期。 通常起搏的AV间期大于感知的AV间期。
关于生理性起搏的描述,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