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暨南大学文学院705语言文学基础与理论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暨南大学文学院705语言文学基础与理论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暨南大学文学院705语言文学基础与理论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12 2018年暨南大学文学院705语言文学基础与理论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 22 2018年暨南大学文学院705语言文学基础与理论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 30 2018年暨南大学文学院705语言文学基础与理论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 40
一、名词解释
1. 唐宋派
【答案】唐宋派是明嘉靖年间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王慎中、唐顺之力矫前七子创作摹拟古人、作品缺乏思想、文字估屈聱牙之弊,主张学习欧阳修、曾巩之文,一时影响颇大。唐宋派既推尊三代两汉文章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发展,变学秦汉为学欧(阳修)曾(巩),易估屈聱牙为文从字顺,是一个进步。唐宋派还重视在散文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批评复古派一味抄袭模拟,主张文章要直写胸臆,具有自己的本色面目。唐宋派中散文成就最高的当推归有光,代表作有《项脊轩志》、《思子亭记》等。
2. 文道一贯
【答案】文道一贯是朱熹倡导的文学观点。他强调文道统一,认为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枝叶,二者可、能分开,反对“文以贯道”。主张人们只要修道明理而力行不倦,文便能随道的产生而产生,好的文章便是文道合一的产物。他强调道外无物,也就是强调道外无文。他坚决反对道自道、文自文的看法。
3. 《豆棚闲话》
【答案】《豆棚闲话》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别具一格的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作者圣水艾衲居士,真实姓名不详。它表露了清初文人的普遍心态一一他们身历了明清易代的社会变革,在新朝都不由自主地陷入了理想与现实的双重困境,不得己借助各种方式寻找精神出路。《豆棚闲话》以小说特有的方式清晰地展现了作者上下求索的全过程,将12则内容不相属的短篇小说,藉由人们在豆棚下乘凉时轮流说故事为枢纽,有机地串接在一起,结构别具一格。这部小说集的特点:一是以豆棚下轮流说故事为线索,串联起12篇故事,在中国短篇小说集中可称肖创; 二是随意生发,书写胸中不平之气,有的是就历史故事做反面文章,冷嘲热讽,意味隽永,语言酣畅,在清朝拟话本小说中堪称上乘。
4. “春秋三传”
【答案】“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的合称。《春秋左氏传》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单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还兼记各国历史; 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 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
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内容丰富; 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从而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春秋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中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春秋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二、简答题
5. 简述《张协状元》的体制特征和叙事风格。
【答案】《张协状元》主要写了书生张协赴考遇盗,得贫女相救,后结为夫妇。张协中状元后,虽拒绝枢密使王德用的招赘,但贫女寻夫至京,嫌她“貌陋身卑,家贫世薄”,不肯相认,竟于赴任路上剑劈贫女。后贫女为王德用收为义女,夫妻终于重圆。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张协状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史料,被现代史学界誉为“中国第一戏”和“戏曲活化石”。
(1)《张协状元》的体制特征
①两条主线的剧情结构
首先综合歌唱、念白和动作等表现手段,去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的叙说在剧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有头有尾,因果分明。根据内容的需要,结构是弹性的,可以自山伸缩,《张协状元》全剧达五十三出,这为戏剧反映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方便。剧中以张协和王贫女婚变纠葛为主线,采用对照手法安排情节,开后来传奇作品以生、旦为主线而各领一条线索的剧情结构方式的先河。
②曲调的复杂性,演唱形式的多样化
戏曲的曲调,主要取材于民间音乐,像民歌、词曲歌体、诸宫调等音乐成分,均被广泛吸收。宫调音律不拘一格,民间词曲、新兴的村坊小调,只要相互协调,便可联缀起来。演出时,各行角色都可以唱,其演唱形式亦丰富多样,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念白既有韵文式的朗诵,也有口语化的散白,它与歌唱相互搭配,彼此穿插,形成唱念结合的音乐架构。《张协状元》全本用南方流行的词调和民间小曲演唱,开场时先以说唱诸宫调引入,中问又有许多游离于剧情之外的科浑穿插,这些属初期南戏特征。
(2)《张协状元》的叙事风格
①用“科”“介”标明人物动作
《张协状元》中,表示剧中人物动作时会用“科”“介”加以标明。这其中的“虚”字,即指动作的虚拟。南戏的科介,还吸取了民间舞蹈动作,使戏剧性的舞台动作舞蹈化了。
②生、旦、净、末、丑组成的角色阵容与行当格局的奠定
在南戏的舞台上,是以7个角色来分别饰演剧中的所有人物,其中扮演男、女主人公的,称为生、旦,还有源于“参军”“苍鹘”的净、末(亦即副净、副末),他们与民间歌舞戏中的丑一起,合成一组滑稽角色,这就是南戏的5个主要角色。它们奠定了中国戏曲艺术生、旦、净、
末、丑的角色阵容与行当格局。“外”是生角之外又一生角,“贴”是旦角之外再贴一旦角。全剧围绕生、旦展开故事,以此构成情节的主干,内容往往比较严肃,他们的表演也相应地具有正剧的色彩。该剧除了书生张协由一人表演,其他演员都身担多个角色,最多的扮演十二个角色。其中净、末、丑的插科打诨,对愉悦观众和调节气氛起到重要作用。
③对戏剧演出的假定性原则的灵活运用
一部大型戏剧,常常需要表现许多不同的地点和较长的时间,这个需要自然与简陋的舞台条件发生矛盾,也与舞台自身的表现能力发生矛盾。南戏的艺人便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自己的表演,来表现灵活流动的舞台时间和空问。比如《张协状元》中,张协一行离京赴任,跋山涉水,这时,演员只是轮唱四支曲子,“不觉过了一里又一里”,便从京城到了五鸡山。
6. 《九歌》的创作特点。
【答案】《九歌》是屈原吸取楚地的民间神话故事,并利用民间祭歌的形式写成的一组意象清新、语言优美并富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抒情诗。《九歌》的艺术特点主要有:
(1)具有明显的表演性
《九歌》是歌、乐、舞三者合一的,从《九歌》中人们能看到不少对舞乐的描述,如《东皇太一》:“扬袍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即是对当时歌、乐、舞同时表演的记录。《九歌》中既有独唱,又有对唱和合唱,如《湘君》《湘夫人》,男女双方互表心迹,对唱的痕迹十分明显。无论是歌、乐、舞三者一体,还是巫与神分角色演唱,都具有一定的戏曲因素,是后世戏曲艺术的萌芽。
(2)描写人物心理细腻深入
《九歌》在描写人物心理方面十分细腻深入,除了那些一往情深的倾诉外,还叙写了一些细节,如《湘君》言:“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由爱之深、思之切,而生焦虑疑惑之心,对痴情心态的描述可谓入木三分。此外,诗人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湘夫人》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干古言秋之祖”。《山鬼》中众多的景物描写:林深杳冥,白日昏暗,浮雨连绵,猿啾狖鸣,风木悲号,那种压抑低沉的气氛,真切地表现了山鬼的孤独和绝望之情。
(3)语言极富表现力
《九歌》的语言自然清丽,优美而富有韵味,节奏舒缓深沉,不论是写情还是摹景,都能曲尽其态,有极强的表现力。在传达悲剧性的意境中,尤能低徊婉转,韵致悠长。后人赞曰:“激楚扬阿,声音凄楚,所以能动人而感神也。”
7. 简要介绍“诚斋体”。
【答案】(1)“诚斋体”
“诚斋体”是指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的诗风,因其号诚斋,故而得名。其诗善于以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为对象,多为七绝,风格活脱佻达,幽默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