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707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设置合理的课堂目标结构?

【答案】(1)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

成就目标理论是以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为基础,在德韦克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德韦克认为,人们对能力持有两种不同的内隐观念,即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体观。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认为,能力是可改变的,随着学习的进行是可以提高的; 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则认为,能力是固定的,是不会随学习而改变的。由于人们持有的能力内隐观念不同,因而导致他们的成就目标也就存在差异。能力增长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掌握目标,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能力实体观的个体倾向于确立表现目标,他们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证明或表现自己的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目标结构的设置

多伊奇(M.Deutsch , 1949)在勒温(Lewin , 1942)群体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目标结构理论。多伊奇认为,由于团体中对个人达到目标的奖励方式不同,导致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也不同。个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有相互对抗、相互促进和互相独立二种形式,与此相对应,也存在着二种现实的课堂目标结构:竞争型、合作型和个体化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所持的内隐能力观念不同,而进行相应的设置。

①持能力增长观的个体以掌握目标为学习目标,倾向于选择能提供最多的学习机会的任务,尤其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且具有坚持性。可以设置个体化课堂结果来激发他们的动机系统,个体化结构强调自我发展和自身进步。

②持能力实体观的个体以表现目标为学习目标,倾向于采取防御(保护)性策略,选择能证明其有能力、避免显得无能的任务,即经常选择能保证成功的非常容易的或很难成功的非常难的任务,坚持性较差。可以设置竟争型的课堂结构来激发以表现目标位中心的动机系统。竞争激发了学生用社会标准进行比较。

2. 影响技能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学习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影响技能学习的主要因素有:

(1)活动模式

加里培林等的研究表明,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模式由于概括性、完备性与独立性的不同,可能存在着四种典型的定向类型,它们的学习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①具体的、不完全的、独立得到的定向类型:学生对活动条件的了解是不完全的、具体的,主

要是通过本人的尝试而获得的。研究表明,在这种定向基础上形成的活动过程进行得很缓慢,并有大量错误,而且难以迁移。完成活动的条件稍有变化,则此活动力式的再现就很困难。

②具体的、完全的、现成给予的定向类型:学生对于获得条件的了解是完全的、具体的,但不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而是教师给以现成的。在这种类型的定向基础卜的活动形成较快,而且可以没有错误,但活动方式的迁移有很大的限制,局限于完成动作的类似条件。

③概括的、完全的、独立得到的定向类型:学生对活动的了解是完全的、概括的,而且这种活动的概括方面,是学生独立提出的,不是给以现成的。在这种定向类型的基础上形成的活动不仅速度快,可以没有错误,而且活动方式的稳定性强,迁移范围广。

④概括的、完全的、现成给予的定向类型:给学生提供概括形式的活动方式,即这种活动方式不仅适用于某种特殊情况,而且适用于整个一类情况。这种活动方式的体系是完备的、充分的,能够正确地完成有关这一类课题的所有情况下的活动。可是,这种定向基础是以现成的形式给子的,不是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提出来的。

在技能的初步形成阶段,第三种定向类型最为有效,第四种定向类型次之,第一种类型最差; 在技能的适用范围和灵活应用方面,第四种定向类型最为有效,第三种定向类型次之,第一种类型最差;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方面,第四种定向类型最佳,第一种类型次之,第二、三种类型最差。

(2)知识基础

知识可以表现为某种活动的一种定向映象,丰富、准确的定向映象直接影响着技能的形成过程。安德森认为技能的形成直接来源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这也反映了知识对技能产生的影响。大量的实验与经验都表明,技能的形成依赖于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对专家与新手的对比发现,专家在知识的数量与知识的组织方面都与新手不同。丰富的、组织良好的知识促进对新信息的加工,保证了技能的形成、发展与应用,同时也促进各种技能的整合,这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供了前提。

(3)教学方法

①在某一时期内,只教授几种策略或技能,并保证成功。很少有证据表明短时间内教授大量的策略与技能可以迅速改善学习者的学习能力;

②在教授策略、技能的同时,也要教授元认知的有关内容,即告知学习者何时、何处、为何应用该策略和技能,同时要求对策略和技能的应用进行检查、监控;

③维持学习动机。研究表明,动机强的学生倾向于经常使用他们习得的策略,而动机弱的学生对策略的使用不敏感。因此,必须让学生清楚意识到策略的使用确实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在策略使用与学习成绩提高之间建立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才能促进学生对策略的学习与使用;

④提倡结合具体的学习课程进行教学。例如,结合中文课程,教授学生阅读和写作策略; 结合数学课程,教授学生推理策略;

⑤结合历史、外语等课程,教授学生编码和组织策略等; ⑥注重策略、技能与知识问的交互作用。脱离知识的技能教学是不可能成功的,应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知识基础;

⑦无论是直接教学还是交互教学抑或其他的教学形式,都需要教师将策略和技能模式化、程序化,教师可以通过“大声思维”将使用策略和技能的过程外化出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助线索、辅助手段,如记录策略的步骤和执行方式等内容的卡片。同时,要求学生整合多种策略,以解决更复杂的任务;

⑧策略、技能的教学是长期的、细致的,应始终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尽可能地在课堂中创造应用策略与技能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掌握、概括并迁移所学的技能与策略。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熟练应用习得的技能与策略,在不熟悉的环境中通过元认知迁移习得的技能与策略。

3. 实现社会规范认同性学习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认同学习,指通过学习确立起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心理,包括对规范必要性的认知、对规范体现者的崇拜仰慕情感以及行为趋同倾向。实现社会规范认同学习必学具备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偶像认同在认同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价值认同建立在对社会规范本身的必要性与意义认识的基础上。

(2)榜样及其特征。在偶像认同中,榜样是主体认同的对象,是主体心目中的范例,是主体认为值得学习的好人或好事。榜样,不仅是外在于主体的对象,而且必须对主体具有吸引作用,能激起其认同需要或仰慕心理的对象,才能称为榜样。榜样的相似性、地位或身份、性质、榜样行为的后果都影响认同性学习。

(3)模仿及其条件。偶像认同是对榜样(认同对象)的模仿,是对榜样的行为趋同,即行为仿效。模仿的发生受榜样及其行为特点的影响。除此以外,模仿的成效还受下列因素制约。示范、观察、强化是影响模仿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模仿行为进行奖励,可以增进模仿发生的概率; 对模仿进行惩罚,可以减少模仿发生的概率。

(4)消除义情障碍。规范认同是个体规范接受的一种自觉形式,是个体出于认知或情感上对规范的一致性反应而产生的趋同心理。由于儿童已有的社会经验影响到对规范的接受态度。因而要实现规范认同,个体必须首先消除原有经验中的认知障碍与情感障碍,实现义情沟通。消除义情障碍,必须使新旧经验发生沟通,新经验整合原有经验。该过程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个体通过对社会规范的学习,对新旧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信息再加工; 个体通过反复实践社会规范,获得直接强化或替代强化,尤其是通过执行规范后的行为后效作用,建立对规范或榜样的新的积极情感体验。一旦这种体验累积到足够的强度,超过了原有经验中的消极情感体验,便能消除原有经验中的情感障碍,实现情感共鸣。

4. 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如何有效地应用调查方法?

【答案】调杳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所要研究的对象的状况进行实际了解,搜集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调查既可以是直接的,如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测量、访谈等,也可以是间接的,如作品分析、经验总结等。调查既可以是全面的普查,也可以是根据要求进行抽样调查或个案调查。有效的应用调查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